所有的人對外界事物所產生的反應都可以受暗示的影響,因此暗示是一種普通的心理現象,暗示有兩種形式:
一、是“他人”暗示,即暗示者以某一觀念暗示對方,使這一觀念在被暗示者的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發生。
二、是“自我暗示”即把某一觀念自我暗示,并在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發揮了作用,因而暗示可以使患者朝有利的方向轉化,這是“他人暗示”的結果,但也有時“他人暗示”不良,或“自我暗示”不良導致疾病的發生。
一些病人由于心理矛盾和情緒緊張而產生軀體癥狀,這是因為人的大腦機能活動影響著機體的一切活動過程,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都通過自主神經的輸出沖動及激素作用,影響軀體功能,引起生理變化而致病,而患者又擔心其軀體癥狀,認為自己得了重病,更加重了不良情緒,正是暗示作用造成了惡性循環。
所以暗示可以治療疾病,也可以導致疾病,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和家屬在接觸病人時,要以文明、謙虛的態度,關心體貼病人,言語中肯,并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的情緒狀態,及時給予開導,充分發揮暗示的積極作用,避免不良的暗示言行,這對于減輕病人痛苦,促進疾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