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感染治療原則有以下幾點:
一:明確感染的性質,臨床上出現了泌尿系感染癥狀時必須明確其性質和致病菌,依據尿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有針對性的用藥這是治療的關鍵,上午尿細菌培養結果時可先根據尿沉淀涂片革蘭染色,初步估計選擇恰當的藥物。
二:鑒別上尿路感染還是下尿路感染,在治療上二者有所不同,前者癥狀重,預后差易復發,后者癥狀輕,預后佳少復發。
三:明確血型感染還是上行感染,血型感染發病有高熱、寒戰癥狀,應用血濃度高的抗菌藥物靜脈給藥。上行感染的膀胱刺激癥狀為主,應用尿液濃度高的抗菌藥物和結晶藥物。
四:查泌尿系統有無梗阻因素,泌尿系梗阻尿路感染的直接誘因同時感染后若有梗阻存在則不易治療,易產生耐藥性菌株,容易復發。
五:檢查有無泌尿系感染的誘發因素,并加以糾正。
六:測定尿液ph值,治療前應測定尿液ph值為酸性易選用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等,使尿液堿性化抑制堿性的生長,并選用適合于堿性環境的抗菌藥物,反之尿液為堿性則選擇酸性藥物,維生素c,氯化胺,用適合于酸性環境的抗菌藥物。
七:抗菌藥物的正確使用,治療泌尿系感染的目的是達到尿液無菌,因此治療時必須注意尿液中要有足夠濃度的抗菌藥物,而不是單純的依賴于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尿中濃度要比血液濃度高數百倍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