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偏衰即陰虛陽虛,是屬于陰陽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素問“調經論”中指出,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虛則寒,陽虛泛指人體陽氣虛衰,根據陰陽相互制約的原理,陰或陽任何一方的不足,無力制約對方必然會導致另一方相對的偏盛。
陽虛不能制約陰則陰相對偏亢而出現寒象,比如說機體陽氣虛弱,可以出現面色蒼白,胃寒肢冷,自汗,神疲蜷臥等陽虛則寒的虛寒癥,陰虛則熱,人體之陰氣有制約陽熱的功能。
陰虛不能制陽則陽相對偏亢而出現熱象,如果久病耗傷陰液或者素體陰虛,可以出現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干舌燥等陰虛則熱的虛熱像,陰陽偏衰所導致的病癥是虛證,陰虛則出現虛熱證陽虛則產生虛寒證,所以,素問“通平虛實論”中說,精氣奪則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