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汞最重要的排泄和蓄積器官,80%的汞蓄積于腎臟,累積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腎損害,接觸金屬汞,有機汞或無機汞都可引起汞中毒。
急性汞中毒的臨床表現有惡心,嘔吐,周圍循環衰竭等,腎臟損傷可表現為急性腎小管壞死,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尿檢可出現尿蛋白,紅細胞,尿糖及氨基酸尿,尿汞增加。
慢性汞中毒者可出現腎病綜合征,腎小管功能障礙,腎功能衰竭,血汞大于三十微克每升,即可考慮汞攝入過量,但停止接觸后,血汞可在三到四天后降至正常范圍,所以不適合作為慢性汞檢測的指標。
尿汞一般在攝入后一到三個月達高峰,停止接觸后仍可維持六到八個月的較高水平,為臨床上常用的汞接觸和監測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