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顱后窩、顱頸交界區減壓術。按常規顱后窩減壓術方式進行,包括切除部分枕骨和上頸椎椎板,將硬膜廣泛敞開,分離黏連,著重于解除枕骨大孔區的小腦扁桃體下疝、蛛網膜黏連,使第四腦室中孔腦脊液流出暢通。該方法對脊髓空洞癥有較好的效果,術中如果發現腫瘤、囊腫等病理因素,需一并處理。
2,脊髓空洞切開引流術。行枕、頸切開術,將硬脊膜打開,探查空洞部位的脊髓,一般情況下可發現脊髓膨隆。于脊髓最膨隆處的背側中線、沿后正中裂選擇一無血管區,縱行切開脊髓,到達空洞腔。切開空洞并排放液體,于切開處向囊腔內放置一片硅膠膜,以絲線縫合于硬脊膜的邊緣作持續引流,可改善癥狀。
3,脊髓空洞轉流術。按顱頸術式打開枕頸區,于空洞內放置一條細硅膠管,作脊髓空洞至蛛網膜下腔引流術。或將導管送至小腦延髓池或橋池作分流術,對解除脊髓空洞癥狀有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