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是可以引起癲癇的,但不是所有的腦血管病均能引起癲癇,8%到9%的腦血管病會發生繼發性癲癇,其中90%是由于病灶累及大腦皮質,病灶未累及皮質著很少出現癲癇發作。因此是否有癲癇發作與腦血管病部位有關,而且與病灶大小與病變的性質沒有明顯的關系。
根據腦血管病引起癲癇發生的早晚,可以分為早發性癲癇和遲發性癲癇,腦血管病發病兩周以內出現的癲癇稱為早發性癲癇,兩周以后出現的癲癇稱為遲發性癲癇。早發性癲癇與遲發性癲癇的病理機制并不完全一樣,根據研究早發性癲癇是由于腦血管病急性期缺血,缺氧,腦組織水腫以及代謝改變,引起細胞膜內外離子濃度失調,維持膜電位穩定的離子濃度梯度失調導致膜電位紊亂,從而在早期就出現癲癇發作。而遲發性癲癇主要是由于恢復期血紅蛋白含鐵血黃素的沉積,膠質細胞增生等構成了癲癇病灶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