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透析時有足夠的血流量,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血管通路分為臨時性血管通路和長期性血管通路。
臨時性血管通路由導管法直接穿刺,外漏法等,導管法是現在使用最多的臨時性血管通路導管,多是放置在頸內靜脈和股靜脈,最好是放置在頸內靜脈,因為這是目前最安全的臨時血管通路。導管血流不足的原因有導管前部血栓形成導管部血管內的血流少,血容量不足,導管附著在血管壁,及導管較粗等。將導管翻轉180度或將導管抽出,或深插少許,可消除腹壁改變導管位置,透析結束后要用肝素封閉導管,也可間斷注入肝素或持續微量注入,以防止導管內血栓形成。
長期性血管通路有內瘺,人造血管等,現已有可長期保留的靜脈導管,但內瘺仍是最能長期穩定使用的血管通路。標準內瘺是將前腕部的橈動脈和橈側脾靜脈吻合接通,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應在透析前一至二月提前將內瘺做好,內瘺術后早期穿刺易發生皮下出血,可縮短瘺的壽命,在瘺側主部間斷反復進行短時壓迫可促進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