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復位,以手法復位為主。時間越早復位越容易、效果越好,脫位超過三周以上的,關節腔內填充了肉芽組織和瘢痕組織,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手法復位常常難以成功,需要手術復位或者手術切開復位。
第二,固定。復位后將關節適當的位置,使損傷的韌帶肌肉組織得以修復愈合,固定時間一般為兩到三周,陳舊性脫位經過手法復位后時間要適當延長。
第三,功能鍛煉。在固定期間,要經常對關節周圍的肌肉做收縮運動,上肢其他關節的主動性活動,以改善局部的血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解除固定后,逐步加大受傷關節活動范圍,同時配合以熱敷理療等,逐漸恢復關節功能,注意在鍛煉期間不可以暴力牽拉肢體,以免加重損傷,繼發關節僵硬,骨化性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