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綜合征,其特征是外周關節的非特異性對稱性炎癥。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癥增生形成血管翼,侵犯關節軟骨、軟骨下骨、韌帶和肌腱等,造成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表現。
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約為0.3%至0.4%,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二至三倍,各年齡組人群均可發病,但25至50歲為本病的好發年齡。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小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髖關節受累少見。
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長達1小時以上,出現類風濕性關炎典型的手關節畸形。重癥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并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癥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性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部等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