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腎主動脈內(nèi)徑五到6毫米,超聲檢查時,若能直接顯示腎動脈,測量狹窄處內(nèi)徑,是診斷腎動脈狹窄最準確、可靠的依據(jù)。
如果不能顯示腎動脈,則須通過腎內(nèi)動脈波形改變及相關參數(shù)的間接法來診斷腎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的超聲診斷尚未有統(tǒng)一的標準,多以狹窄處收縮期血流速度,大于150厘米每秒,為診斷狹窄50%的直接指標。
腎段動脈或和夜間動脈血流加速度小于3米每秒,加速時間大于0.07秒,為狹窄50%的間接指標。有研究顯示已狹窄處,峰值速度大于180厘米每秒作為標準,診斷60%的狹窄,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6%、91%和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