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順利通過腸道,稱為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的病癥。腸梗阻不但可以引起腸管本身解剖與功能上的改變,并可導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亂。臨床現象復雜多變,按腸梗阻發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機械性腸梗阻:最為常見,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腸腔變狹小,因而使腸內容物通過發生障礙,發病原因可有①腸腔梗阻,如寄生蟲、糞塊、大膽石、異物等。②腸管受壓,如粘連帶壓迫、腸管扭轉、嵌頓疝或受腫瘤壓迫。③腸壁病變,如先天性腸道閉鎖、炎性狹窄、腫瘤等引起。
二、動力性腸梗阻:發病較少。是由于神經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的腸壁、肌肉功能紊亂,使腸蠕動喪失或腸管痙攣以至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但無器質性腸腔的狹窄。常見的原因有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術、腹膜后血腫或感染引起的麻痹性腸梗阻。痙攣性腸梗阻較為少見。
三、血運性腸梗阻:是由于腸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腸管血運障礙進而發生腸麻痹,而使腸內容物不能運行。隨著人口老齡化,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增多,現在該原因發病率已經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