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腎病的確定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膀胱輸尿管反流引起了腎損害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第一,菌尿,膀胱輸尿管反流時尿液對膀胱的沖刷作用減弱,細菌易于附著于膀胱壁,引起膀胱炎,膀胱內含含菌尿液可反流至腎引發腎盂腎炎,但感染并非為瘢痕形成所必需,僅對其形成起了促進作用,尿路感染不僅可加重膀胱輸尿管反流,及促進腎瘢痕的形成,而且反復發作的尿路感染可能通過免疫機制,損害非瘢痕區的小球導致腎小球硬化。
第二,尿流動力學改變,膀胱輸尿管反流時并不一定存在腎內反流,只有嚴重膀胱輸尿管反流導致尿流動力學改變時,才發生腎內反流。
第三,免疫損傷,免疫熒光檢查發現部分反流性腎病患者在腎小球硬化區及系膜區可以發現igm及igg,因此認為免疫損傷是引起腎小球硬化的原因。
第四,血管病變,由于尿液溢漏到腎小管外的間質以及毛細血管和支血管,引起炎癥及纖維化,導致腎內血管狹窄及閉塞,在反流性腎盂腎炎的最初階段,感染所累及的部位由于廣泛間質水腫的機械壓迫,致腎間質血管閉塞,尤其是腎小管旁的小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