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腸息肉直徑如果超過1厘米出現惡變的機會就會增大。
在臨床上腸息肉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腸道長期的慢性炎癥,比如結直腸炎或者細菌性腸炎,會破壞腸黏膜,在修復過程中因為增生形成炎癥性息肉。一般息肉的直徑都比較小,在0.5厘米以下,可以不做處理,先觀察,通過調理胃腸道、治療腸道炎癥,改善之后不再增長就可以了,個別情況下息肉也可以縮小和消失。
但是,如果息肉直徑超過1厘米,甚至是寬的、基底型的,或者是腺瘤樣的,息肉癌變的機會比小息肉要大得多,就需要及時在鏡下切除,并且送病理,除外惡變的可能。如果證實已經有惡變傾向或者有惡變的細胞,要進一步加做外科手術,并配合相應治療,可以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