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人的觀念當中,關節疼痛以及關節活動受限,都源于風濕,當然這個風濕概念,可能源于中醫,把任何的關節疾病都歸結于風濕這個詞。但是從我們西醫的角度出發,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首先風濕性關節炎是由于感染性鏈球菌感染所導致的,它不光是使得關節受到影響,而且會影響到心臟等等、其他的器官,所以說它的疾病比較急,而且發生在兒童、青壯年的身上。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它的發病原因是不同的,盡管它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但是我們可以確定,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源于自身的免疫系統,造成了對關節以及其他的組織發生攻擊,最終造成了疾病的發生。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它的發病也明顯的不同,風濕性關節炎大多數發生在大關節,會出現關節的紅腫、疼痛,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出現于小關節,對稱性、持續性,患者多是青壯年的女性,多發生于晨僵、疼痛、關節腫脹,嚴重的時候,關節會造成破壞造成關節的畸形、功能下降,通常來說風濕性關節炎,一般治療之后預后良好,不會形成明顯的關節畸形,造成關節的嚴重的后果。
但是它對心臟的影響,我們需要注意,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由于目前治療手段的限制,它對于關節的破壞還是比較嚴重的,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并發癥,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我們需要根據正規的治療方案,來進行正規的治療。比如說我們可以服用甲氨蝶呤等等,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
由于患者對于臨床上這些藥物,副作用不能耐受,或者這些藥物的作用,并不是特別明顯,所以我們需要采用其他的治療手段,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的口服的JAK抑制劑,也就是托法替布,可以補充部分患者。由于使用甲氨蝶呤療效不明顯,或者無法耐受的時候。
比如說捷維枸櫞酸托法替布,可以聯合甲氨蝶呤,或者單獨使用,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與生物制劑都比較相似,可以很好地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
因此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我們需要正規地治療,避免采用盲目地聽信偏方等等治療。對于各種服用的藥物,需要咨詢醫生以及藥師,才能更好地使用避免發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