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局部麻木要區(qū)別對待,分為功能性,還有器質性的。功能性的可能見于年輕人比較多,大部分和緊張、勞累、失眠、情緒激動有關系,功能性的病變一般調整工作強度或者改善睡眠狀況,患者的癥狀可能就會很大程度上改善。但是如果是老年人,特別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等疾病的老年人,需要排除器質性病變,其中最常見的病變就是腦血管病變,患者可能要進行相應的血管檢查。
第二個常見的原因就是周圍神經病變,如果是枕部的麻木,需要跟頸椎聯(lián)系起來,要進行頸椎相關的檢查,看看有沒有頸椎病變。如果是偏前部的,也需要鑒別有沒有三叉神經的病變,要進行頭顱核磁的相應檢查。在急性期一般會選擇營養(yǎng)神經的藥物,例如維生素B1、B12等等。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還可以使用康復治療,康復治療最常用的辦法是按摩等等,過了急性期可以進行針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