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是以陰陽學說為理論基礎。陰陽相生相克,形成動態平衡,而腎陰虛和腎陽虛都屬于腎虛的病證,如果患有腎虛虧損,則兩者都不可忽視。
腎陰虛常表現出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聽力下降,口干咽燥,煩熱,手足掌心發熱,晚上盜汗多,大便干結,男子遺精等癥狀,脈搏細弱無力或快速,舌苔偏紅等。腎陰虛應服用具有滋陰補腎功效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配方采用三補三瀉組方,能全面滋補肝脾腎,有效治療腎陰虛。
腎陽虛常表現出腰膝部位酸痛或疼痛,怕冷,下肢水腫,四肢冰冷,精神不振,小便清長或尿不盡,男性性功能下降,陽痿遺精,女性宮寒不孕等。腎陽虛應服用具有溫腎壯陽功效的中成藥,如龜齡集,龜齡集方中有紅參、鹿茸、肉蓯蓉等多味藥材,具有補腎陽,固腎水,兼有運脾滋肝、填精補腦、強健筋骨作用,能有效治療腎陽虛。
需要注意的是傷風感冒不宜服用。如需使用龜齡集,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可以咨詢醫師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