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菌止癢洗劑注意事項,外用,將本品搖勻后,用溫開水稀釋到5到10倍濃度,沖洗或坐浴,病重者可加大劑量,也可用涂有藥液的藥棉直接置于患處,一般應保持藥液在5分鐘以上,每日1到2次,5到7天為一療程。本品經期、孕期婦女禁用。本品為外用藥,禁止內服。用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治療期間忌房事,配偶如有感染應同時治療,未婚或絕經后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外陰白色病變,糖尿病所致的瘙癢不宜使用。帶下伴血性分泌物,或伴有尿頻、尿急、尿痛者,應去醫院就診。用藥7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殺菌止癢洗劑的用藥注意事項
為你推薦
-
殺菌止癢洗劑正確用法殺菌止癢洗劑的用法是先搖勻后,再用溫開水稀釋到5~10倍左右濃度,沖洗或坐浴。病重者可加大劑量,也可用涂油藥液的藥棉直接置于患處,一般應保持藥液在5分鐘以上。每日1~2次,5~7天為一療程。該藥清熱解毒、殺蟲止癢。適用于改善滴蟲性、霉菌性、非特異性陰道炎及外陰瘙癢癥所致的帶下量多、陰癢等癥。用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治療期間忌房事,配偶如有感染應同時治療。01:27
-
殺菌止癢洗劑的用法用量殺菌止癢洗劑的用法用量為:將殺菌止癢洗劑搖勻后,用溫開水稀釋到5-10倍濃度,沖洗或坐浴。病重者可加大劑量,也可用涂有藥液的藥棉直接置于患處,一般應保持藥液在5分鐘以上。每日1-2次,5-7天為一療程。殺菌止癢洗劑黃柏、苦參、蛇床子、土茯苓、蒼術、冰片制成的中藥制劑,不良反應少,該藥清熱解毒、殺蟲止癢。適用于改善滴蟲性、霉菌性、非特異性陰道炎及外陰瘙癢癥所致的帶下量多、陰癢等癥。該藥為外用藥,禁止內服。用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該藥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治療期間忌房事,配偶如有感染應同時治療。01:43
-
殺菌止癢洗劑的作用殺菌止癢洗劑這是一種外用的中成藥制劑,臨床作用主要就是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主要成分包含黃柏,苦參,蛇床子,土茯苓,冰片以及蒼術等。對于治療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所引起的外陰瘙癢等是具備一定的改善效果的。建議患者發病之后應該到醫院的專科進行就診,在大夫的指導下查找病因,并調整藥物等來進行干預治療。而且患者也應該清淡飲食,不能吃辛辣生冷油膩之物等。殺菌止癢洗劑這是一種外用藥,不能內服而且不要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的地方也不能使用。建議患者發病之后應該禁房事。另外,采用藥物之后也應該密切觀察有無副作用出現等,定期門診隨診。語音時長 01:20”
-
殺菌止癢洗劑的禁忌殺菌止癢洗劑是一種外用的女性洗液,所以要禁止內服,女性在經期、孕期是禁止應用的。在用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以防影響用藥效果。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在治療期間要禁止房事,女性外陰有白色病變,糖尿病所導致的瘙癢時也不宜使用。殺菌止癢洗劑是一種中成藥類的洗液,它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主要用于改善女性滴蟲性,霉菌性陰道炎以及外陰瘙癢所導致的帶下量多,陰癢。語音時長 01:17”
-
殺菌止癢洗劑有什么功效與作用病情分析:具有殺蟲止癢、清熱解毒的功效。殺菌止癢劑是一種中成藥名,主要是由蒼術、冰片、土茯苓、蛇瘡子、苦參、黃柏等中藥組成,能夠緩解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以及外陰瘙癢癥所引起的帶下量多、陰癢等癥狀。意見建議:在用藥時不能用原藥液,需要用溫水稀釋5~10倍的濃度,可以坐浴,也可以用于陰道沖洗,對于病情嚴重者可以加大劑量,具體用法以面診醫生指導為準。
-
二硫化硒洗劑注意事項病情分析:二硫化硒洗劑注意事項,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在洗之后需要使用清水完全清洗干凈,否則容易導致局部的頭發出現脫色。第二,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了頭皮瘙癢等癥狀時,應該及時停止使用。意見建議:建議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二硫化硒洗劑,切記不要私自使用,以免導致出現不良反應。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該及時就醫診治。
-
殺菌止癢洗劑的療效殺菌止癢洗劑這是一種外用的中成藥制劑,對于改善濕熱下注所導致的帶下量多,陰癢等癥是具備臨床效果的。這個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主要成分包含黃柏,苦參,蛇床子,土茯苓,冰片和蒼術等。這是一種外用藥物,嚴格禁止口服。而且不能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經期、孕期的婦女需要禁止使用。對該藥物組成成分
-
金蟬止癢膠囊的用藥注意事項口服、一次6粒、一日3次,飯后服用。本品孕婦禁用,嬰幼兒脾胃虛寒者慎服。服藥期間忌煙酒、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兒童、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服用或注射某種藥物,而發生的蕁麻疹為藥物過敏所致,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因腎病、糖尿病、黃疸、腫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膚瘙癢,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