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它的區別是包括多方面的。一般的情況下臨床當中,我們來了一個患者以后確確實實發現是乙肝了,我們就要鑒別,它是個急性的還是慢性的。鑒別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
第一個,我們要了解他的流行病學史。我們要了解這個病人,他最近接觸的人群當中,配偶當中有沒有得乙肝;有沒有最近經常在外邊就餐;還有這個病人以前,打沒打過乙肝疫苗;他的家人當中,家族當中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有沒有乙肝,這個我們統稱為流行病學史。
第二個,我們要根據他的臨床表現。急性乙型肝炎往往臨床表現病情比較重,來的比較突然,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黃疸、發燒、轉氨酶比較高,甚至達到上千比較重。而慢性肝炎相對來說比較緩和,甚至有的病人沒有什么癥狀,這是臨床癥狀。
第三個,就是他的體征,急性肝炎往往沒有什么體征,沒有慢性肝病的體征,往往就是可能早期有黃疸。而慢性肝炎可能有一些慢性體征,包括肝掌、蜘蛛痣、面色晦暗,這都是慢肝體征,如果我們看到這些體征,往往提示慢性肝炎。
第四個,就是對治療的反應。對急性肝炎特別是年輕人,他的乙肝病毒下降的比較快,包括乙肝DNA,包括乙肝五項,它的變化都比較快。而慢性肝炎往往變化比較慢。
最后一個,就是它的化驗,乙肝抗HBc-IgM,就是核心抗體IgM。對于急性乙型肝炎來說,這個值比較高,而慢性乙型肝炎,它這個值不是特別高,或者輕度的高,這也是鑒別的一個方面。
當然最主要的鑒別,最能夠確診的鑒別,就是做肝穿刺,肝活檢以后,急性肝炎主要表現為肝細胞的損傷,而慢性肝炎除了表現為,肝細胞的損傷以外,它還表現出一些肝纖維化的變化,有纖維增生。通過這幾個方面,我們可以鑒別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