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應該怎么樣治療,一般我們要看癥狀,一般來講,我們對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它臨床分為四期。
第一期,就是沒有臨床癥狀。但是做影像學的檢查,比如說超聲、CT,發現血管有狹窄和閉塞的地方,患者走路生活都很正常,沒有疼痛的感覺。對于一期的患者,需要進行病因的預防,比如說抽煙的要戒煙,高血壓要控制血壓,高血糖要控制好血糖,這個就可以了。
第二期,我們叫做間歇性跛行。比如說走200米就疼,或者走300米就疼,其中我們以200米為界限。比如說病人,一次性能走500米以上,他基本上藥物治療就可以了,不需要做手術。但如果說他走不到200米就疼,根據統計學的分析,這種后期的預后相對不好,會造成肢體壞死,糖尿病足的可能性會比較大。所以說,我們對于不到200米就疼的,這種我們叫做二B期,對于二B期的患者,就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了。一般我們進行超聲或者CT,或者造影的檢查,發現狹窄閉塞的部位,進行相應的手術干預。
第三期,是靜息痛。患者晚上睡覺、不走路他也疼,甚至說有些人睡到半夜了,他要把腳垂下來,通過重力的作用,讓血液能達到足背的遠端,這種就比較嚴重了。
第四期,就是出現了壞疽。比如說腿上已經黑了一塊,爛掉一塊了,這個就屬于致殘性的。
因此我們對于二B期以后的三期、四期建議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分為兩種方案,一種是手術搭橋,另一種是支架,跟咱們老百姓所熟知的冠脈搭橋、冠脈支架道理是一樣的。一般來講就是短段的狹窄和閉塞,適合支架,比較長段的堵塞的面積比較多的,這種適合搭橋效果要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