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來的,以單位體積內的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這樣的一種代謝性的骨病。骨質疏松在臨床上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特發性三類,原發性是最常見的,那么包括1型的骨質疏松,也就是絕經后的骨質疏松,和2型的骨質疏松,即老年性的骨質疏松,繼發性的骨質疏松,是由于多種病因造成的,比如內源性,或者外源性的糖皮質激素,使用過多,性功能的減退,甲狀腺或者甲狀旁腺功能紊亂,腎衰等等。
那么造成了骨質疏松,還有一種特發性骨質疏松就是指,特發于青少年或者特發于成人,分別在青春期,或者成年女性在絕經前,男性在60歲以前出現的,沒有明確病因的,這一類的骨質疏松,對于骨質疏松的患者,我們要鼓勵適量的、持續的運動,來增加骨礦鹽的密度,另外要保證良好的營養,對于預防骨質疏松,也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的。那么良好的營養包括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和蛋白質,從兒童時期開始,那么我們在日常飲食當中,就應該有足夠的鈣劑的攝入,一般主張鈣的攝入,成人為800到1000毫克,絕經后的婦女,每天要增加到1000到1500毫克,65歲以上的男性,以及其他。
具有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的患者,推薦鈣的攝入量,是1500毫克每天,維生素D的攝入量應該是,每天達到400到800國際單位,對于骨質疏松的老人,我們一定要注意預防跌倒,避免應用,影響身體平衡功能的藥物,骨質疏松的治療,包括了雌激素的替代療法、降鈣素、選擇性的雌激素受體的調節劑以及二膦酸鹽,等等這些藥物的一個治療,這些藥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是對于骨的形成的作用,是特別小的,用于治療,和阻止骨質疏松發展的藥物,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包括鈣劑、維生素D、活性的維生素D、降鈣素、二磷酸鹽等等,第二類就是促進骨形成的藥物,包括氟化物、合成的類固醇,以及甲狀旁腺激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