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陰虛常常是和陽虛相對而言的,陰虛的常見癥狀是口干口渴、舌紅少苔、脈數、自汗、盜汗、失眠。
心陰虛的時候常用生地、麥冬、玄參,用滋陰清熱涼血的辦法治療;胃陰虛的時候呢要配合滋養胃陰的藥物,常用的有麥冬、沙參、石斛;腎陰不足的時候常配合治療腎陰的藥物,比方生地、女貞子、墨旱蓮。
陰虛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內熱癥狀,配清熱涼血的藥物對于治療陰虛癥狀是非常有效的。如果是舌質明顯見紅,就要用犀角地黃湯,可以加水牛角治療。中醫講的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臨床上陰虛的病人常常出現皮膚瘙癢,特別是老年人,就可以在藥物中的加入涼血止血、清熱滋養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