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維菌素中毒,無特效解毒藥,主要以強心保肝利尿和對癥治療為原則;1,洗胃,灌服活性炭混懸液吸附劑,或用碳酸氫鈉洗胃,灌服鹽類瀉藥促進排出。2,在5%糖鹽水中加葡萄糖酸鈣,氯化鉀,地塞米松,ATP,肌酐,輔酶A,VC等,靜注。3,嘔吐以苯海拉明,復合VB肌注,危重病例靜注甘露醇,50%葡萄糖,加快代謝。需注意的是:1、靜滴宜緩2、頭幾天補液量需大,加快藥物代謝排出3、禁用苯二氮卓類,巴比妥類,丙戊酸的藥物治療伊維菌素中毒4、配合使用磺胺類抗生素藥物,防止繼發感染。
伊維菌素中毒多久恢復

醫生主講實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被蜈蚣咬了多久中毒發作時間因人而異,也與咬傷程度有關系。如果是剛剛被咬傷,應盡快用肥皂水反復沖洗,然后患處用5%小蘇打濕敷,口服消炎藥、抗組織胺藥、維生素C等治療觀察。如果不盡快治療,很快會出現癢痛不適和腫脹。一般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癜。有的可見頭痛、發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譫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癥狀。若咬傷嚴重,則需要去醫院檢查治療。建議中毒者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食物。01:31
-
酒精中毒后要幾天恢復酒精中毒后的恢復一般要12小時左右,酒精在人體的氧化和排泄速度都比較慢,一般要經過肝臟解毒,在肝臟中進行酵解以后再由腎臟排出體外。飲酒以后5分鐘酒精就可以出現在血液中,30-40分鐘以后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達到最高點。24小時以后大部分酒精會被排出體外,體內就不能檢測到酒精的濃度。飲酒過多就會引起酒精中毒,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現是精神異常、話多、易怒、面色潮紅或者蒼白,以及咽部充血、心率加快、頭暈、頭疼、步態不穩、動作笨拙、言語模糊,甚至視物不清、昏睡、昏迷,以至神經反射減弱等,還可能會因為嘔吐物堵塞氣道而出現窒息導致死亡的情況。01:46
-
伊維菌素中毒多久恢復伊維菌素注射液是供皮下注射,若采用肌肉、靜脈注射則易引起中毒。根據動物的用藥史,結合其出現的神經癥狀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檢測中毒動物血液、胃內容物及組織中的伊維菌素含量。采取強心、保肝利膽、利尿等對癥治療措施進行治療。對中毒動物及時補充體液,調節機體電解質平衡,可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地塞米松、VC、ATP等靜脈滴注,同時用苯海拉明、復合VB肌肉注射。對口服伊維菌素引起的中毒,可用活性炭和鹽類瀉劑促進藥物排除,心動過緩的可用阿托品,急性過敏者可用腎上腺素。語音時長 1:39”
-
伊維菌素的用藥說明伊維菌素也是一種抗絲蟲病的藥物,片劑每片2.5毫克、5毫克和6毫克,用于盤尾絲蟲病和肋緣線蟲病,也可用于鉤蟲、蛔蟲、鞭蟲、蟯蟲的感染。盤尾絲蟲病,成人每次每千克體重0.15到0.2毫克,間隔六到十二個月一次。兒童15千克以上和五歲以上患兒每次每千克體重0.15毫克,每十二個月一次。內源線蟲病,是每次每千克體重0.2毫克,單次口服通常情況下不需要加量。伊維菌素是廣譜抗寄生蟲的藥品,是治療盤尾絲蟲病首選的藥,但不能殺死盤尾絲蟲病成蟲。所以需要持續治療。本藥可防止盤尾絲蟲微絲蚴所導致的眼部疾病的進一步發展,但不能根治,應該在進餐前1小時服用。語音時長 1:34”
-
依維菌素中毒怎么解毒病情分析:伊維菌素屬于最常見的一類農藥,病人中毒以后,并沒有特效的解毒藥物。中毒的病情嚴重程度和病人的中毒量有很大關系。意見建議:因此針對伊維菌素中毒的病人。臨床上沒有解毒藥物,主要是采取消化道毒物清理,以及血液凈化的方式清除血液當中的毒物,充分的水化利尿等治療,這些是綜合治療為主。
-
木炭中毒多久可以恢復病情分析:木炭燃燒,可能會產生一氧化碳,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一般及時的脫離原有環境,呼吸新鮮空氣,或者及時得進行高壓氧治療,數小時甚至數天就會得到恢復。意見建議:但是如果一氧化碳中毒比較嚴重,或者出現一氧化碳中毒后遺癥,一般很難完全恢復,需要繼續的治療,可能出現全身各個系統的不同癥狀,沒有特別好的治療辦法,只能對癥治療。
-
伊維菌素的用藥說明伊維菌素也是一種抗絲蟲病的藥物,片劑每片2.5毫克、5毫克和6毫克,用于盤尾絲蟲病和肋緣線蟲病,也可用于鉤蟲、蛔蟲、鞭蟲、蟯蟲的感染。盤尾絲蟲病,成人每次每千克體重0.15到0.2毫克,間隔六到十二個月一次。兒童15千克以上和五歲以上患兒每次每千克體重0.15毫克,每十二個月一次。內源線蟲病,是每次
-
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用量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用量為每1千克飼料含有1千克藥物,該藥物主要是用于驅除豬體內的線蟲、吸蟲、絳蟲及體外寄生蟲。該藥藥理作用主要是阿苯達唑具有廣譜驅蟲活性,其主要是通過與蠕蟲體內的微管蛋白結合,阻止其與α微管蛋白進行多聚化組成微管,從而影響蠕蟲體內的有絲分裂、蛋白裝配以及能量代謝等細胞繁殖過程,從而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