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c反應蛋白高什么原因
病情描述:
c反應蛋白高什么原因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c反應蛋白是細菌感染和嚴重組織損傷的一項診斷指標,c反應蛋白升高可見于各種急慢性感染、創傷、炎癥狀態等,大多數細菌感染會引起c反應蛋白升高,而病毒性感染則多數不會出現升高的狀態,另外風濕性疾病c反應蛋白也會升高。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c反應蛋白高c反應蛋白升高的程度,反映炎癥組織的大小和活動性。在急性感染和炎癥時,c反應蛋白與疾病活動性有良好的相關性。當c反應蛋白值為十到五十毫克每升時,表示輕度炎癥。例如,局部細菌性感染如膀胱炎、支氣管炎、膿腫、手術和意外創傷、心肌梗死、深靜脈血栓、非活動性結締組織病,許多惡性腫瘤和多數病毒感染等。c反應蛋白質為一百毫克每升左右,表示較嚴重的疾病,它的嚴重程度較重,必須要靜脈注射消炎藥物治療。當c反應蛋白值大于一百毫克每升時,表示嚴重的細菌感染存在,需要聯合抗菌藥物治療。01:04
-
c反應蛋白高說明什么c反應蛋白是在機體受到感染或者是組織損傷時,血漿中一些急劇上升的蛋白質,激活補體和加強吞噬細胞的吞噬而起調理作用。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和損傷、壞死、凋亡的組織細胞,在機體的天然免疫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保護作用。關于c反應蛋白的研究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傳統觀點認為c反應蛋白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炎癥標志物,但近十年研究提示的c反應蛋白,直接參與了炎癥與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強有力的預示因子與危險因子。c反應蛋白的正常值為0.068到8.2毫克每升,中值為0.58毫克每升,當c反應蛋白達到60時,提示急性的炎癥感染或者是急性的心肌損傷,動脈粥樣硬化反應,需不需要輸液,是根據患者病情程度而定的。如果患者明顯有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提示急性的肺部感染。如果胸片提示肺部呈浸潤性陰影,口服藥物效果不好的情況下,必須輸液進行抗感染治療。如果患者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急性心肌梗死、炎癥、創傷、外科手術、腫瘤浸潤后,c反應蛋白也可增高,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給予輸液抗感染治療。02:00
-
c反應蛋白高的原因c反應蛋白由干細胞合成,正常情況下c反應蛋白以微量形式存在與健康人體中,當機體受到急性炎癥感染、創傷、心血管疾病時會成倍的增加,感染發生后6到8小時可以快速升高,24到48小時達到高峰,高峰值達到正常值的數百倍,感染消除后急速下降,一周內恢復正常。c反應蛋白可用于鑒別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時,c反應蛋白多不升高或升高程度不明顯。細菌感染時,c反應蛋白顯著升高,可用于細菌性和病毒性腦膜炎、支氣管炎等疾病的鑒別診斷,避免對非細菌性感染進行常規抗生素治療。語音時長 1:39”
-
c反應蛋白高血小板高是什么原因c反應蛋白升高有可能是由于細菌感染導致的,也有可能是由腫瘤、風濕免疫系統疾病導致的。血小板的升高一般是由于細菌感染導致的,如果患者出現了c反應蛋白、血小板的升高,我們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其他的相關輔助檢查,以決定患者是否為細菌感染。例如患者出現了咳嗽、咳黃痰、發熱等癥狀時,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均逐漸的升高,此時我們可考慮為細菌感染,可使用頭孢、青霉素等相關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如果患者單純的c反應蛋白升高,而無任何的臨床癥狀,降鈣素原、白細胞也是正常的,此時我們考慮不除外風濕免疫系統疾病或者是腫瘤導致的,我們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相關檢查。語音時長 01:13”
-
c蛋白反應高是什么原因c反應蛋白升高,見于急性炎癥或者是組織壞死,比如嚴重創傷手術,急性感染等等,c反應蛋白常在幾小時內急劇顯著升高。還有急性心肌梗死,24到48小時可以出現c反應蛋白升高,三天以后下降,1-2周后恢復正常。還有就是急性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均可導致c反應蛋白升高。
-
c反應蛋白高是什么原因很多原因可以導致c反應蛋白升高,例如組織損傷、感染、腫瘤、心肌梗死及一系列急慢性炎癥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血管炎、風濕性多肌痛等等。還有就是手術后的患者,c反應蛋白也會升高,術后7-10天c反應蛋白水平應該下降,如果c反應蛋白不降低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并發感染或血栓。
-
C反應蛋白高是什么原因?在日常的健康檢查中,C反應蛋白作為一個重要的炎癥標志物,其水平的變化往往能反映出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態。當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時,這通常意味著我們的身體正在經歷某種炎癥或感染。那么,C反應蛋白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能的原因1、流行性感冒:當人體感染流感病毒后,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被激活,從而導致C反應蛋
-
c反應蛋白高是什么原因C反應蛋白高一般是妊娠期、細菌性感冒、支氣管炎、肺炎、肺癌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去醫院查明原因后進行改善。1、妊娠期:C反應蛋白是一種非特異性炎性標志物,女性在妊娠期,由于體內激素處于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可引起C反應蛋白升高,這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特殊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可。2、細菌性感冒: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