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怎么治
病情描述:
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怎么治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孩子這種情況可以到醫院查一下心臟彩超,根據缺損大小決定治療方式,可以微創進行介入封堵手術,也可以外科開胸手術,這些都可以有效的根治孩子病情,當然術后要注意遵醫囑給孩子吃一點營養心肌的藥物。
意見建議:
建議孩子術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到戶外吹風著涼,適當給孩子吃一點蔬菜水果和維生素,注意孩子室內多通風,避免過于油膩生冷的食物。
為你推薦
-
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是什么?所謂的原發孔房缺,我們要講一個概念叫心內膜墊。早期的胚胎發育的時候,有一個心內膜墊的組織,它向四周發育。房間隔發育的時候,從心內膜墊往上長,發育成為了原發隔。從這邊往下,長出了繼發隔。所以在中間,如果心內膜墊組織的發育不完善,它會導致房間隔下面這一部分的缺損,這就叫原發孔房缺。它跟繼發孔房缺的形成原因,在胚胎學上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一般所有的原發孔房缺,基本上都需要手術治療。因為它這個組織發育的過程中,它是跟二尖瓣、三尖瓣,包括周圍傳導束,是在一塊兒緊貼著。我們如果是想做介入,可能周圍所有組織都不能碰,所以這種做介入手術是不可能的,必須做外科手術矯治。而且在做外科手術矯治的過程中,還要看一看它合不合并二尖瓣的畸形、三尖瓣畸形。因為這種原發孔的房缺,因為它是心內膜墊組織的發育不良,它一般都容易合并二尖瓣的前葉裂,二尖瓣的發育不良,這種都是做手術時候都要同期修補的。01:56
-
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哪個嚴重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哪個更嚴重呢,實際上這兩種疾病都是我們心臟外科里面,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而且很多都是伴發的,既合并室間隔缺損,也合并房間隔缺損,但是對于單純的室間隔缺損或者單純的房間隔缺損,哪個嚴重呢,室間隔缺損,因為它相對來說,左心室跟右心室之間的壓力階差更大。所以,比如一個5毫米左右的室間隔缺損,他就會有很明顯的臨床表現,第一,雜音會非常響;第二,心臟擴大很明顯,孩子也很容易得呼吸道感染,容易生長發育受限。但對一個5毫米左右,房間隔缺損的患者是不會有任何臨床癥狀的。但是,如果是一個很大的房間隔缺損,比如說20毫米,他可能也會有一些臨床表現,生長發育受限、呼吸道感染,所以如果你從大小上來講,同樣大小的房間隔缺損或者室間隔缺損,肯定是室間隔缺損的癥狀更明顯,但是不同的疾病,都有不同的輕重,不同的疾病之間,是不能完全類比的。01:34
-
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怎么治當房間隔缺損診斷確立,心電圖,胸片顯示心臟有改變。右心導管檢查發現肺血流量大于體循環流量1-1.5倍時。即使患兒無明顯癥狀,也應手術治療。手術分為了直視下開胸手術以及介入手術。開胸手術是在體外循環下進行,經縱劈胸骨正中切口,打開心包后,行心外探查有無左上腔靜脈及異位肺靜脈引流。當缺損較小,四周有緣可直接縫合,當缺損較大或合并肺靜脈異位引流應用補片修補缺損,并將異位引流的肺靜脈開口隔入左房。目前介入治療已成為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治療的主要手段。語音時長 01:18”
-
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在成年人性心臟病中占30%,男女比例為1:2,分為繼發孔型和原發孔型,以繼發孔型較為多見。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包括中央型、下腔型、上腔型和混合型房間缺損,中央型占房間隔缺損的76%左右,最多見。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相對來說少。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可獨立發生,也可合并其他心內畸形,如肺動脈瓣狹窄,部分性肺靜脈畸形引流以及二尖瓣狹等。語音時長 1:03”
-
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如何治療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通過手術方式就能夠治療。如果比較小的缺損,手術直接修補就行,面積比較大的缺損,需要通過手術進行補片修復。平時心情不要過于激動,多注意休息。多吃些高營養,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易吸收消化的食物。
-
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能自愈嗎病情分析: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是房間隔缺損的一種。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疾病。其中又分為中央型缺損下腔型缺損,上型缺損和混合性缺損。意見建議: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能否治愈,主要取決于缺損的大小和患者的年齡,一般而言缺損小于5毫米,同時患兒小于一周歲的有自愈的可能,若缺損大于5毫米,患兒超過兩歲再自發閉合的可能性很小。
-
胎兒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能要嗎胎兒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通常能要。胎兒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指的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胎兒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是房間隔缺損中常見的類型,其發生部位位于心房間隔的中央部位,相當于胚胎時卵圓窩之處,根據缺損部位臨床分為中央型缺損、上腔型缺損、下腔型缺損和混合型缺損等四種類型,由于存在心房內壓力差,心臟血流動力學
-
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能自愈么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是小兒心臟病的一種,孩子會出現氣短,疲勞,心悸等癥狀,是不能夠自己自愈的。如果不及時治療,孩子還會出現發育緩慢,心臟變大的現象,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還會引起左心房的血液流向右心房,使肺動脈壓力升高。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的手術時間最好是在孩子兩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