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何嬰幼兒易患腹瀉病
病情描述:
為何嬰幼兒易患腹瀉病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嬰幼兒容易腹瀉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消化功能,嬰幼兒本身的消化系統不完善,容易出現消化功能的紊亂。
二是腸道發育,嬰幼兒腸道的抗感染液體因子發育不健全。
三是嬰幼兒沒有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無法平衡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狀態,產生免疫保護及清除致病菌。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嬰幼兒腹瀉治療首先要看寶寶腹瀉屬于生理性腹瀉還是病理性腹瀉,生理性腹瀉常見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身上見到,有生理性腹瀉的嬰兒看起來有點虛胖,身上常有濕疹,每天大便次數多,甚至十幾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中含少量水分,一般沒有特殊腥臭味。生理性腹瀉一般改變喂養習慣,大便就會恢復正常。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葵花止瀉靈糖漿,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澀腸止瀉的功效。用于小兒消化不良,單純性腹瀉。如果寶寶除了大便次數增多,還有腥臭味,同時伴有腹痛、腹脹、嘔吐、低燒、食欲不振等癥狀,這時候就不屬于生理性腹瀉了,需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01:10
-
嬰幼兒發燒處理方法嬰幼兒的腋下測量體溫時,正常體溫是36.2℃~37.3℃之間,高于37.3℃就算發燒。寶寶如果是37.3℃~38℃的輕度發熱,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洗溫水澡或者用溫水毛巾擦拭頸部、肘窩、腋窩、腹股溝這些血管比較豐富的地方,同時如果診斷為外感發熱,且程度為輕度發熱,可以選用一些治療外感發熱的中成藥藥治療。寶寶發燒如果達到38.5℃~39℃,應通過中西藥聯合進行治療發燒,西藥像布洛芬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中藥像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成分含有柴胡、桂枝、蟬蛻可以起到解熱、抗病毒、防驚厥的作用,避免高燒反復;如果寶寶體溫達到38.5℃以上,或有明顯的不舒服的表現,建議醫院及時就醫,查明病因,做針對性的有效治療。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可以咨詢醫師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01:19
-
為何嬰幼兒易患腹瀉病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征的消化道綜合征,是我國嬰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六個月到兩歲的嬰幼兒發病率高,一歲以內約占半數,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幼兒容易患腹瀉病主要與下列易感因素有關。幼兒的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嬰幼兒水代謝旺盛,對缺水耐受力差,一旦缺水容易發生體液紊亂,在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和肝腎功能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消化道功能紊亂。此外嬰幼兒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物質相對較多,而且嬰幼兒的機體防御功能差導致容易發生腹瀉病。語音時長 1:35”
-
嬰幼兒為何易患腹瀉?嬰幼兒易患腹瀉,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嬰幼兒消化系統特點:1,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較少,消化酶的活性較低,對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2,嬰幼兒因生長發育快,所需營養物質相對較多,消化系統負擔較重,經常處于負荷狀態,因此易于發生消化功能紊亂。二,機體防御能力差:1,胃內酸度低,嬰兒胃排空較快,對進入胃內的細菌殺滅能力減弱。2,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尤指IgM及IgA)和胃腸道分泌型IgA均較低。3,正常腸道菌群對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而新生兒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菌群,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時,均易患腸道感染。語音時長 1:17”
-
嬰幼兒時期易患的肺炎有哪些嬰幼兒時期,小兒易患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引起的肺炎,其中細菌性肺炎和支原體肺炎占的比例能大一些。有的寶寶還是混合性肺炎,比如細菌和支原體混合感染,病毒和支原體混合感染,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等引起肺炎。
-
嬰幼兒腹瀉如何治療病情分析:如果是輕度的腹瀉可以口服蒙脫石散來治療,然后配合益生素來調理腸道。如果是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比如急性腸炎,需要口服抗感染的藥物,比如頭孢。意見建議:建議在寶寶腹瀉期間,要多給寶寶喂點水,以免造成脫水的情況,如果是吃母乳的寶寶,寶媽要忌嘴,不要吃生冷刺激的食物,也要注意給寶寶保暖。
-
嬰幼兒為何愛哭嬰幼兒愛哭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也不能排除是病理因素導致,如腸痙攣、缺鈣等。1、生理現象:如果嬰幼兒過于饑餓,或者所處的房間溫度較高,都會使身體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從而引起異常哭鬧癥狀,這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無需特殊治療。只需要及時的給嬰幼兒喂奶,并更換紙尿褲,癥狀即可得到改善。2、病理因素:(1)
-
為什么嬰幼兒易患中耳炎嬰幼兒易患中耳炎通常是因為咽鼓管未發育完善、免疫力較低、哺乳位置不當等導致。1、咽鼓管未發育完善:由于嬰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咽鼓管還沒有發育完善,容易出現咽鼓管功能障礙的現象,可能會因為腺樣體肥大而堵塞咽鼓管,嚴重時會影響中耳,所以易患中耳炎。2、免疫力較低:嬰幼兒的免疫系統也沒有發育完善,免疫力會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