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心肌酶不高是心肌炎嗎
病情描述:
心肌酶不高是心肌炎嗎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心肌酶不高不能判斷就一定不是心肌炎,因為心肌炎的發生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心肌炎的患者肯定會出現心肌酶的升高,但是如果剛發生早期的時候,你一般也是監測不到的, 它是需要連續性的監測,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心肌炎能自愈嗎對于一些處于早期輕癥的心肌炎患者,沒有任何明顯癥狀,在充分休息好,避免熬夜、勞累,調整飲食等情況下,是可以自行恢復的。但是對于中重度心肌炎患者,已經出現了胸悶、易疲勞、心悸、惡心嘔吐等癥狀,需要及時遵醫囑進行治療,很難自愈。并且,如果病情持續發展,甚至會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心肌炎的治療原則是減輕和控制心肌炎癥,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和心衰,并針對心肌炎的病因予以治療,改善患者的預后。比如常見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疾病早期可以針對不同的病毒感染進行針對性的抗病毒治療,在不能明確是何種病毒感染的情況下,通常采用支持治療的方法,應用一些調節免疫的藥物,防治電解質紊亂,以及中成藥如復方黃芪口服液聯合麝香保心丸對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能夠減輕患者心肌細胞的炎癥水腫,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可以配合西藥作為輔助治療,如聯合服用輔酶Q10等營養心肌制劑增強治療效果。另外,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心肌炎患者還要注意休息,發病期間充分地休息能夠減輕心臟負荷。同時,飲食上要保證營養充足,提升患者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也有助于心肌炎的恢復。02:31
-
心肌炎是什么病心肌炎顧名思義就是心臟發炎了。心臟里面主要是心臟的肌肉,心肌發炎了就是心肌炎,它和我們一般傳統的炎癥有一點點的區別,比如說我們有扁桃體化膿了、鼻竇炎,這些都是細菌導致的炎癥,而心肌炎最常見導致的病因并不是細菌,可能是病毒,還有一些其他少見的病原體。一旦出現心肌炎后,肯定心臟的功能會受限制,心臟會出現一些異常的反應,就表現在心臟的不舒服,最常見的病人會出現早搏、心慌,就是心跳不規則;嚴重的話病人會覺得乏力,運動的能力下降;再嚴重的話,病人可能會出現心臟功能的嚴重惡化,甚至衰竭,出現低血壓休克。另外在判斷你是否得心肌炎之前,往往會有重要一條,就是要看看他有沒有前驅的感冒。如果有前驅的感染,比如說之前有過感冒,有過病毒性感染,兩周以后又出現了一些相關的一些心臟的癥狀,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高度要警惕,是否有心肌炎的可能性了,要去醫院做一些排查。01:41
-
心肌酶高是心肌炎心肌酶高并不一定就要提示是心肌炎,心肌酶高了可以見于很多疾病,比如心肌梗塞,心內膜炎,還有急性的心肌炎,心肌缺血,甚至是在一些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肺梗死,骨科疾病白血病或者是脂肪肝,肝膿腫,肝癌,在就是肌肉挫傷,溶血性的一些疾病等等,這些疾病的時候也可以出現心肌酶的升高。所以,一旦心肌酶出現升高,最好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表現來明確一下是否發生了心肌炎,而且最需要排除的就是是否發生了心肌梗死。因為在一部分無癥狀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也可以單純的僅僅表現為心肌酶的升高,所以心肌酶高并不一定就是心肌炎發生,但是基本上所有心肌炎都可以出現心肌酶的升高。語音時長 1:38”
-
心肌酶升高是心肌炎嗎心肌酶升高,不一定是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各種病因所導致的心肌急性或者慢性的炎癥性病變。心肌炎的患者是會出現心肌酶學的升高的。但是,在臨床上引起患者出現心肌酶學升高的病因還會有很多,比如我們最常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的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查體時心臟體征,心肌酶學檢查,血規檢查,血沉、C反應蛋白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X線檢查等等來綜合進行判斷。語音時長 01:10”
-
心肌酶高是心肌炎嗎心肌酶高不一定是心肌炎,心肌炎由于心肌細胞炎癥性改變,可以引起心肌細胞的損傷,出現心肌酶升高。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心肌酶的升高,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壞死,可以引起心肌酶學的升高。
-
心肌酶高是心肌炎嗎心肌酶高不一定都是心肌炎,因為心肌細胞損傷都可以引起心肌酶的升高,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就可以引起心肌酶的升高,但是心肌炎他是有一個持續性的心肌酶學的升高。對于出現了沒升高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視,要排除到底是心肌炎還是急性心肌梗死,這兩個病都是要及時治療,不能耽誤病情。
-
心肌酶不高是心肌炎嗎心肌酶不高可能是心肌炎。心肌酶譜對心肌炎的診斷并沒有特異性,敏感性也不高,心肌酶譜在心肌損傷的時候會發生動態改變,在心肌損傷后一定時間可能會出現升高,也就是說,即使心肌酶不高,也不能排除心肌炎,如果懷疑心肌炎可以完善肌鈣蛋白的檢查,該項指標更具有特異性和靈敏度。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癥性疾病,常見的病因為
-
心肌酶升高是心肌炎嗎心肌酶升高不一定是心肌炎,也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肝炎等。而心肌炎往往會有心肌酶升高這一指征,具體情況要到醫院詳查。診斷為心肌炎的指標不止一種,患者需要積極配合醫生做輔助檢查,以此更精準的診斷病情,制定更合理的方案,同時還要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