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正常的顱內壓是多少
病情描述:
正常的顱內壓是多少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顱內壓為顱腦內腦脊液的壓力,成年人正常范圍為100~150毫米水柱,兒童的正常范圍相對較低。顱內壓隨著體位的變化而變化,一般腰穿時取側臥位,側臥位的顱內壓比平臥位側腦室的顱內壓較高。
意見建議:
臨床上腦水腫,腦出血,腫瘤等可引起顱內壓升高,表現出頭暈,頭痛,噴射狀嘔吐等癥狀。
為你推薦
-
正常顱內壓的范圍是多少正常顱內壓的范圍是80~180mmH2O,如果腰穿測顱內壓明顯升高,多是由于疾病所引起,如顱內感染、顱內腫瘤、腦出血或腦脊液循環障礙,引起顱內壓增高。病人往往伴有頭痛、惡心、嘔吐或伴有其他癥狀,眼科檢查可發現視乳頭水腫的情況。如果顱內壓過低,如顱內壓低于70mmH2O,則可出現低顱壓性頭痛,病人往往在臥位變為站位時可出現明顯頭痛,躺下后頭痛減輕。因此當出現一些相應癥狀時,可以到醫院進行檢查,排除顱內疾病。02:02
-
顱內壓增高的三主征是什么顱內壓增高三主征也就是三個主要的癥狀,主要包括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一、頭痛,一般頭痛的部位是不固定的,多半在額部、顳部,并且隨著顱內壓增高會進行性加重。二、嘔吐,嘔吐一般在頭痛劇烈的時候出現,這種嘔吐呈放射性狀嘔吐,和進食吃東西沒有明顯的關系,很多病人在嘔吐之后頭痛癥狀是可以有部分緩解的。三、視乳頭水腫,視乳頭水腫一般主要是由于顱內壓增高壓迫大腦,導致視神經里邊的視乳頭水腫,這種水腫時間久了會導致出現視力模糊等各方面情況。如果在臨床中一旦出現顱內壓增高,一定要去神經內科或者神經外科進行檢查,根據病因進行積極治療。01:22
-
正常的顱內壓是多少顱內壓就是顱腔內腦脊液的壓力。正常顱內壓是100到150毫米水柱,10到15毫米汞柱,通常臨床上都是用腦脊液的壓力來代替顱內壓,主要是因為蛛網膜下腔和腦池內的腦脊液在介于顱內腔和腦組織之間,并與腦室和脊髓腔內的蛛網膜下腔相通,所以腦脊液的靜水壓就可以代表顱內壓。通常以側臥位時顱腦脊液壓力為代表,正常成人在側臥位時,腦脊液壓力是5到15毫米汞柱,兒童是3.5到7.5毫米汞柱。這個壓力比平臥位時側腦室的最高點壓力還要高,在坐位時腰穿的壓力可以達到25到30毫米汞柱,但是這個壓力比坐位時側腦室的壓力最高點還要低,這主要是因為腦脊液的脊髓腔雖然是一個閉合的空腔,但是并非閉合的絕對嚴密,在枕骨大孔以及頸靜脈孔處都受到外界大氣壓的影響,所以腦脊液的壓力和顱內壓的指標是不同的。但是顱內壓對靜脈壓的變動非常敏感,測壓時如果壓迫了頸靜脈,顱內壓就會立即升高,所以在測定壓力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語音時長 1:48”
-
正常顱內壓是多少mmhg正常顱內壓是10到15毫米汞柱,100到150毫米水柱,根據國家的這種指南,正常成人在臥位時腦脊液的壓力是80到180毫米水柱,兒童是40到100毫米水柱,通常以腦脊液的壓力來代表顱內壓的多少。顱內壓的變化和呼吸、咳嗽、憋氣、用力等等原因都是相關的,顱內壓隨著心臟的搏動而有所波動,所以顱內壓它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當顱內壓增高時就要懷疑是否發生了顱腦內的疾病,比如腦挫裂傷、顱內血腫、手術創傷、廣泛的顱骨骨折,還有各種的癌癥、腦梗死、腦出血、腦炎等等疾病。當顱內壓降低時就要考慮是否是發生了一些先天性的腦血管發育異常或者是腦組織發育異常所引起,需要進一步檢測顱內的病變情況才能明確。當這種顱內壓過高就有可能會發生腦疝,從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語音時長 1:33”
-
正常顱內壓是多少mmhg病情分析:顱內壓是指顱腔內腦脊液的壓力。做腰椎穿刺術時可以測定,另外也可以使用顱內壓探測儀進行測定。意見建議:顱內壓的正常范圍一般在70~180毫米水柱。毫米水柱與毫米汞柱的換算關系是:1mmhg=13.6毫米水柱。所以正常顱內壓是在5.1~13.2mmhg。
-
正常人的顱內壓是多少病情分析:正常人的顱內壓成人一般是70~200,兒童一般是50~100,顱內壓指的是顱內腦積液對顱骨的壓力。建議如果說有不舒服的情況,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去接受相關的檢查,明確病因之后進行對癥的治療。意見建議: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飲食做到少吃多餐,不要暴飲暴食,細嚼慢咽,而且要適當的鍛煉身體。
-
顱內壓正常值是多少顱內壓的正常值要根據人群進行區分,成年人顱內壓正常值一般是0.7kPa到2.0kPa,兒童顱內壓一般是0.5kPa到1.0kPa。顱內壓通常是顱腔內容物的壓力,通常是以側臥位時腰椎穿刺得到的腦脊液壓力為準,顱內壓的檢查目的主要是判斷顱內壓高低,可以輔助確診腦部疾病,成年人和兒童的顱內壓存在一定的區別
-
正常顱內壓值是多少mmhg顱內壓,是反映腦部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正常的顱內壓值對于維持腦組織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那么,正常顱內壓值是多少呢?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的顱內壓值通常在70-200mmH2O之間,而兒童則相對較低,為50-100mmH2O。顱內壓值受到多種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