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預后及預防是什么
病情描述: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預后及預防是什么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牙科、口腔和上呼吸道手術或操作,胃腸、泌尿系統操作或手術,膽囊手術,陰道子宮分娩,陰道分娩并發感染以及感染組織的切除等,本病的預后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年齡和體質②原有心臟疾患和心功能③病原體種類和毒力④栓塞合并癥。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如何鑒別風濕性瓣膜病和心內膜炎風濕性瓣膜病和心內膜炎可以通過血培養、超聲等檢查來鑒別。一般心內膜炎是患者由于某些細菌、真菌感染,導致瓣膜的毀損,引起瓣膜的功能障礙。此時患者多數情況都會有發熱,皮膚上可能會有一些結節、紅斑等特征性的表現。最重要的是可以做血培養檢測到一些細菌或者真菌。另外從超聲的角度,對于心內膜炎和風濕性心臟病瓣膜,超聲下的表現其實也是各不相同。對于風濕性的心臟瓣膜病,心臟的瓣膜是瓣膜增厚且漸縮攣縮的表現;而對于心內膜炎超聲上能夠發現有明確的贅生物的生成,瓣膜毀損非常嚴重,因此兩者是有明確的區別的。如果患者血培養是陽性結果,也就是能檢測到明確的細菌感染,同時也可以通過超聲,發現心臟瓣膜受累的功能表現,就可以初步判定是心內膜炎。01:26
-
什么是感染性結腸炎感染性結腸炎顧名思義,就要有病原體的,就是由于病原體導致,結腸上皮細胞的水腫、滲出,甚至出血、壞死,等等一系列的病變。那么感染上結腸炎都包括,最常見的就是細菌性的腸炎和病毒性的腸炎。如果能夠找到具體的細菌,就可以診斷,比如大腸桿菌、大腸桿菌性的腸炎、痢疾桿菌、痢疾,如果是輪狀病毒感染的,叫輪狀病毒腸炎,或者叫秋季腹瀉等等。特別里邊提到的痢疾桿菌導致的,是單獨能夠做檢查的,因為腸炎,具有傳染性,特別需要重視。01:17
-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預后及預防?在應用抗生素治療前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經過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以來,近年病死率已經下降到20%到25%.約有一半的患兒可以出現各種并發癥,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腦栓塞、肺栓塞、心臟瓣膜破壞、腱索斷裂、動脈瘤形成等.殘留嚴重瓣膜損傷者需要進行瓣膜修復或者置換術,因此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顯得非常重要。對于有先天性或者風濕性心臟病患兒平時應該注意口腔衛生,防止齒齦炎、齲齒,注意預防感染,如果實行口腔手術或者扁桃體摘除術、心導管檢查和心臟手術時可在手術前1到2小時以及術后48小時內肌注青霉素,青霉素過敏者可以選用頭孢菌素類或者萬古霉素靜脈注射一次,然后改口服紅霉素。語音時長 1:40”
-
感染性心內膜炎預后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預后與所感染的微生物的毒性、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相關的瓣膜結構、感染期是否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素均有關系。盡管經過最好的內外科治療,金葡菌心內膜炎的病死率仍為20%-40%,相反鏈球菌心內膜炎預后情況普遍良好,90%-95的由草綠色鏈球菌引起的心內膜炎患者都能被內科或內外科結合治愈。有其他種類的鏈球菌引起的該病患者預后狀況也同樣良好,真菌性心內膜炎,事實上不可能由內科方法治愈,僅有小部分的患者用抗真菌結核外科治療得到治愈,即使認為感染區已經過徹底的治療,但這些患者也應該延長抗真菌治療的時間。語音時長 1:28”
-
什么是感染性心內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顧名思義就是心臟內膜表面上有微生物感染,并伴有贅生物形成,其中贅生物大小不一,內含大量病原微生物和炎癥細胞。如果確診必須早期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療,避免病情加重。急性大多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栓塞癥狀是什么感染性心內膜炎栓塞癥狀:皮膚栓塞可見散在的小瘀點,指趾屈面可有隆起的紫紅色小結節,略有觸痛;內臟栓塞可致脾大、腹痛、血尿、便血,有時脾大很顯著;肺栓塞可有胸痛、咳嗽、咯血和肺部啰音;腦動脈栓塞則有頭痛、嘔吐、偏癱、失語、抽搐甚至昏迷等。
-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因感染性心內膜炎指的是受到了真菌、細菌以及其它的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感染而導致產生了心臟瓣膜或者是心室壁內膜的炎癥。常見病因是由于病原體入侵了血液,心瓣膜不正常,抑制了防御機制。這種炎癥一般來說和類風濕、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導致的炎癥是不同的。
-
感染性心內膜炎治療對于感染性心內膜炎治療的方法主要可以采取殺菌抗生素及外科手術治療。對于服用抗生素一定要做到足量且長效的療程,并且要選取患者不過敏的藥物,所以最好先抽取患者血液作為檢查,然后對癥處理。藥物治療一般選取青霉素類,頭孢類具有殺菌作用的藥劑。對于嚴重的患者則需要采取手術進行治療,如人工瓣膜置換術,并且手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