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腋溫的正常范圍是多少
病情描述:
腋溫的正常范圍是多少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腋下溫度測量正常值是36~37度,若體溫超過37.3度屬于發熱。一般37.3~38度是低熱,38.1~39度是中度熱,39.1~41度屬于高熱,若體溫超過41度以上屬于超高熱,此時患者病情危重,要及時的搶救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意見建議:
在出現發燒時,要及時的查明發燒的原因。若是有感染,要完善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檢查看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結合自身的情況及檢查結果,及時的對癥治療。同時要多喝水,注意休息,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為你推薦
-
血壓的正常范圍是多少血壓分舒張壓和收縮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成年人的正常血壓正常的血壓范圍是收縮壓在90-140mmHg之間,舒張壓在60-90mmHg。理想血壓小于120/80,達到或超過140/90為高血壓,130/85為高正常血壓或臨界高血壓。在正常范圍內,血壓值有年齡、性別的差異,一般來說,中老年人的血壓比年輕人的高,男性的血壓比女性的要高,例如100/60是年輕女性的理想血壓,110/70是年輕男性的理想血壓,中年男性應該達到120/80,老年人士應該是130/80,服用降壓藥的人士血壓降至120/80為宜。01:25
-
正常顱內壓的范圍是多少正常顱內壓的范圍是80~180mmH2O,如果腰穿測顱內壓明顯升高,多是由于疾病所引起,如顱內感染、顱內腫瘤、腦出血或腦脊液循環障礙,引起顱內壓增高。病人往往伴有頭痛、惡心、嘔吐或伴有其他癥狀,眼科檢查可發現視乳頭水腫的情況。如果顱內壓過低,如顱內壓低于70mmH2O,則可出現低顱壓性頭痛,病人往往在臥位變為站位時可出現明顯頭痛,躺下后頭痛減輕。因此當出現一些相應癥狀時,可以到醫院進行檢查,排除顱內疾病。02:02
-
腋溫的正常體溫范圍是多少腋窩的正常體溫一般是在36度到37度之間,很少會低于36度,也不會高于37度。如果高于37度,就認為存在發燒的現象。但是人體在每天的不同時段測量體溫,體溫也是有所變化的,而且隨著人體的體質,季節的變化,疾病的變化,以及性別也是有所差異的。一般成年女性,排卵期時的體溫會略增高0.1-0.3度。一般情況下,老年人的體溫會偏低,兒童的體溫會偏高一些,但是都不會超過正常的體溫范圍,在下午,人體的溫度也要比早晨偏高一些。一旦出現了發燒的現象,要積極的尋找病因進行治療,才是最為重要的,對于高燒,及早進行退熱。以上的方法,僅供參考,具體的檢查和治療措施應該去醫院咨詢專業的醫生。語音時長 01:09”
-
肛溫比腋溫高多少一般情況下,肛門的溫度要比腋窩的溫度高0.5度到0.7度左右,因為正常的腋窩溫度是36度到37度之間。正常的肛門溫度是在36.5度到37.7度,肛門的溫度最接近于人體內部的溫度,所以要比腋窩的體溫高一些。一般情況下在腋窩測量體溫,體溫超過37度,就認為存在發燒的表現。在肛門測量體溫,體溫只有超過37.7度,才認為有發燒的現象。出現了發燒的現象,要積極的尋找病因進行治療,效果才是比較好的,而且一定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這個時候飲食上也需要簡單清淡,容易消化。以上的方法僅供參考,具體的檢查和治療措施應該去醫院咨詢,專業的醫生是比較安全和有效果的。語音時長 01:09”
-
肛溫比腋溫高多少病情分析:肛門的溫度是最接近人體內部的溫度,所以比其他部位的體溫測量溫度要稍高一些。腋窩體溫的正常值是36~37.2度之間。肛門體溫的正常值一般是在36.5~37.7度之間。所以肛門的溫度比腋窩的溫度一般要高0.5-1度左右。意見建議:不同部位體溫測量的正常值是不同的。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不同部位的體溫測量,來判斷是否有發熱。若出現發熱時,要及時的查找發熱原因。多喝水,多休息,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
心率的正常范圍是多少病情分析:心率的正常范圍是每分鐘60次到100次,這是在安靜狀態下的心率,一般認為在安靜狀態下,心率大于100次/分鐘,為心動過速,心率小于60次/分鐘,為心動過緩。意見建議:但是很多因素都可以影響心率的快慢,比如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運動等,就會導致心率出現加快,睡眠等情況也可能出現心率的減慢,對于運動員來說,心率一般可以小于正常范圍。
-
腋溫的正常體溫范圍是多少腋窩的正常體溫一般是在36度到37度之間,很少會低于36度,也不會高于37度。如果高于37度,就認為存在發燒的現象。但是人體在每天的不同時段測量體溫,體溫也是有所變化的,而且隨著人體的體質,季節的變化,疾病的變化,以及性別也是有所差異的。一般成年女性,排卵期時的體溫會略增高0.1-0.3度。一般情況
-
人體正常腋溫范圍是多少通常情況下,人體正常腋溫范圍在36℃至37℃之間,超過37℃就視為發熱。測量體表溫度大多以測量腋窩溫度為主,相比其他測量方式會更加簡便,但由于人的體溫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會出現波動,比如活動、進食等,患者可以多測量幾遍,能夠得到更為準確的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