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發燒退燒后出汗怎么辦
病情描述:
發燒退燒后出汗怎么辦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在發燒出現退燒后,有出汗的話,需要及時的將汗液擦干凈,然后多喝水,多休息。如果還有其他的臨床癥狀,其他的明顯的不舒服,需要針對具體的癥狀來進行治療和處理的,需要根據具體的病情來進行分析和處理和治療。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嬰兒發燒怎么辦退燒快嬰兒正常的腋下溫應在36.2-37.2℃之間,肛溫在36.5-37.5℃之間。如果溫度超過37.3℃就屬于是低熱,此時應給寶寶多喝水,進行物理降溫,如用溫水擦拭身體。如果體溫超出了38.5℃,就需要給孩子口服退熱藥物治療。嬰兒肝臟發育不健全,家長不要隨便給嬰兒亂用藥品,避免亂用偏方,以防治療不當。可考慮予以口服中成藥治療。例如小葵花小兒柴桂退熱顆粒這樣的中藥,藥效溫和,成分中的柴胡、桂枝、蟬蛻等中藥可以起到解熱、抗病毒作用,防止反復,中藥退燒,安全性比較高。1周歲以內亦有明確用法用量。但如果體溫超過38.5度,建議予以口服西藥的退熱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并建議醫院就診明確發燒原因,并予以相應治療。01:20
-
發燒后出汗正常嗎發燒以后出汗是人體在退燒,當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變成水蒸氣的時候,就會帶走身體里邊的一部分熱量,讓人體的體溫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實際上也正是人體面對發燒異常狀態之下所出現的保護性的機制,所以多數時候發燒以后出汗并不需要特別的擔心。有少數情況下發燒以后出汗可能會引起休克的表現,這個時候往往伴隨著全身的乏力、心率加快等異常的表現,還需要及時的進行鑒別。發熱的機理往往是機體產熱過多而散熱過少,從而造成體溫的升高。一般產熱過多是由于病毒、細菌等病原體造成產熱過多,出汗后汗液蒸發能起到物理降溫的作用,所以出汗可適當的退燒。但是體溫超過38.5℃,在配合物理降溫的同時,也需要應用藥物來配合退熱。02:01
-
發燒退燒后出汗怎么辦發燒退燒后出汗往往會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所以大量出汗應該及時的進行補液,在家中可以口服淡鹽水,或者是口服一些加有維生素的功能飲料。如果合并胃腸道的一些表現,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胃腸道功能不佳,不能通過口服補液,就及時到醫院就診。可以補充生理鹽水或是葡萄糖,或者是電解質等液體來進行輸液,防止脫水導致的血容量減少,甚至出現低血壓,甚至有些老年人出現休克的表現。語音時長 1:28”
-
發燒后出汗怎么辦發燒后在口服退熱藥后患者會出現出汗的癥狀,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此時需要注意補液,以免出現虛脫,能口服補液者可經口進行補液治療,如果不能經過口補液者可靜脈葡萄糖、氯化鈉進行治療。而且大量出汗的患者容易出現低鉀血癥,臨床表現為乏力明顯。如果患者經抽血檢查提示鉀離子低于3.5毫摩爾每升即可確診為低鉀血癥。確診為低鉀血癥時可口服氯化鉀緩釋片或者是枸櫞酸鉀顆粒進行補鉀治療,不能經口補鉀者可經靜脈補鉀治療。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使用情況請按藥品說明或到正規醫院按醫囑用藥。語音時長 01:12”
-
發燒出汗不退燒怎么辦在發燒出汗的時候不退燒,那么這種情況需要針對病因進行處理,通常是炎癥的高峰期,如果是細菌感染的話,就需要挑選合適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那么如果是病毒感染的話,對癥處理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要根據具體的病情來分析。
-
發燒后出汗是退燒嗎在發燒后,開始出汗了,這是退燒的表現,因為通過出汗加快蒸發,體溫就會逐漸的下降,針對發燒了,需要進行針對具體的病因進行處理。如果是細菌感染所導致的發燒,只需要挑選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療,系統規范的處理,就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
發燒退燒后出汗怎么辦發燒退燒后出汗往往會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所以大量出汗應該及時的進行補液,在家中可以口服淡鹽水,或者是口服一些加有維生素的功能飲料。如果合并胃腸道的一些表現,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胃腸道功能不佳,不能通過口服補液,就及時到醫院就診。可以補充生理鹽水或是葡萄糖,或者是電解質等液體來進行輸液,防止
-
發燒出汗不退燒怎么辦在發燒期間,出現出汗比較多,但是沒有退燒的現象,這需要注意補充水分,預防出汗過多導致體內脫水。而如果出汗比較多,出現體內脫水的現象,會容易導致體溫增高的癥狀。在這期間,可以采取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或者是洗溫水澡,這樣能夠改善發燒的癥狀。出現出汗比較多的時候,不建議大劑量的用退燒的藥物,如果大劑量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