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什么叫小兒腹瀉
病情描述:
什么叫小兒腹瀉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 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什么叫小兒厭食其實小兒厭食簡單來講,就是小兒對食物,出現比較厭惡的情況。這種往往是小兒在發育的過程中,由于一些因素引起的這些癥狀。往往最常見的,就是由于小兒缺鋅引起厭食,所以通過補鋅等方式,可以得到改善。當然有一些孩子,可能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調,我們可以通過服用一些藥物進行改善。小兒厭食確實很常見,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家屬必須及時的進行治療,防止由于長期小兒厭食,出現一些營養不良,身體機能下降的情況。01:08
-
什么是小兒腹瀉兒童腹瀉病,并不是單一的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多種病因引起的,一類型的疾病。腹瀉,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的增加,和大便性狀的變稀,這兩方面都可以叫腹瀉。腹瀉并不是單一的因素,它有感染性的因素,和非感染性的因素。感染性的因素,平常感染了病毒、細菌、真菌和支原體,包括寄生蟲,都可以引起腹瀉。非感染性的因素,比如吃多了消化不良,也可以引起腹瀉,比如對乳糖不耐受,也可以引起腹瀉,比如天氣變涼了。我們也由于胃腸蠕動增加,也可以出現腹瀉,天氣變熱了,體內的消化酶分泌得少了,消化功能不好,也可以引起腹瀉。根據他的病程,可以分為急性腹瀉,遷延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根據他是否有脫水的癥狀,有輕型的腹瀉和重型的腹瀉,也許輕型的腹瀉,只需要吃藥就可以,重型的腹瀉可能要去醫院。腹瀉病是兒科最常見的病,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孩子,所以一定要重視兒童腹瀉病。01:41
-
什么叫腹瀉正常人排便習慣不一,可每周三次到每天三次排便,每天糞便量一般少于二百克,糞便含水量為60%到80%,通常為成形軟便,腹瀉主要是指糞便水分增加,通常伴有排便次數增多,當糞便稀薄而且次數增多,排便量增加時可稱為腹瀉。如果僅有大便次數增多,而大便量以及含水量不增加,稱為假性腹瀉,通常見于胃腸功能失調或者肛門直腸疾病的患者。語音時長 1:11”
-
什么叫慢性腹瀉慢性腹瀉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而并非一種疾病,是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者間歇期在二到四周內復發性的腹瀉,病因比較復雜,病程比較長。根據其病因不同臨床癥狀也各不一樣,大便次數增多,變稀或不成形,有時伴有黏液膿血。小腸病變引起的腹瀉特點是腹部不適,多位于臍周,餐后或便前加劇,沒有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淺,次數可多可少。結腸病變引起的腹瀉特點是腹部不適,位于腹部兩側或下腹部,常于便后緩解或減輕,排便次數多而且急,糞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因為導致腹瀉的病因不同,伴隨癥狀各異,例如發熱,消瘦,腹部包塊等。慢性腹瀉的診斷主要是原發病診斷,主要依靠病史,體征及以上述所見綜合分析做出診斷。語音時長 1:28”
-
什么叫便秘腹瀉交替病情分析:這種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腸易激綜合癥的特點,常常是表現出以便秘為主,同時持續2到3周或1到2個月左右,然后逐漸變成腹瀉的癥狀。意見建議: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注意飲食的調理,多注意以清淡的食物為主,注意勞逸結合和鍛煉身體,改善自己的體質,同時完善腸鏡的檢查,進一步協助診治。
-
什么叫生理性腹瀉病情分析:生理性腹瀉主要是針對于病理性腹瀉而言,生理性腹瀉在臨床上主要見于嬰幼兒胃腸道系統發育尚不成熟,多見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生理性腹瀉,除大便次數增多以外并沒有其他不適的癥狀,不影響生長發育。意見建議:生理性腹瀉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清淡易消化飲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及過飽飲食的情況。生理性腹瀉可以不用藥物治療。
-
什么叫腹瀉腹瀉一般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患者出現腹瀉一般是由于輪狀病毒感染、大腸桿菌感染、著涼等原因引起的,一般可出現腹痛、惡心、嘔吐、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一般可通過血常規檢查、生化檢查、糞便檢查等確診。當患者
-
什么叫生理性腹瀉生理性腹瀉是指有些嬰幼兒,自從出生之后,或者是經過不長的一段時間,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而且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每天大便至少3~4次,多的有6~7次,大便外觀稀稠,消化尚可,水分不是很多,顏色發黃綠,無膿血便,主要是多見于6個月之內的嬰兒,體型較胖,常有濕疹。在腹瀉期間,沒有發熱的現象,雖然腹瀉比較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