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冠狀病毒幾天有癥狀
病情描述:
冠狀病毒幾天有癥狀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感染了冠狀病毒,一般的2-4天左右就會出現癥狀,在感染以后,就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反復的發燒、干咳以及四肢乏力、呼吸急促等癥狀,一般需要及時的通過核酸檢測來明確。
意見建議:
建議如果出現感冒癥狀進行就醫,包括核酸的檢測,血常規的檢查,出門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早期的隔離和觀察。避免出現疫情的擴大。
為你推薦
-
新型冠狀病毒怎樣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由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所以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主要是做好個人防護、切斷傳播途徑。要預防呼吸道飛沫傳播,建議外出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和周圍人保持一米以上的有效安全距離,避免接觸有呼吸道感染癥狀的人群。要做到切斷傳播途徑,建議少外出,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接觸公共物品要及時洗手或用含酒精免洗液消毒雙手,避免用污染的手接觸眼睛、鼻子、口唇等部位,避免接觸來自疫區的人群,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未經高溫消毒處理的動物產品。建議作息規律,保證適合的膳食,有效的鍛煉,增強機體的免疫力,目前及時全程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能有效的提高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01:59
-
新型冠狀病毒中醫稱什么新型冠狀病毒中醫稱為瘟疫,或者也叫瘟邪。這個主要是由于,不正常的氣候引起來的,中醫認為是叫氣至而不治,或者是非其時而有其氣。正常的氣候是,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氣,新冠狀病毒我們以為是疫癘之氣,是一種致病性比較強的氣候。大家都知道今年是暖冬,正常的冬天應該很冷,結果天氣反而熱,這種就是不正常的氣候。所以這種不正常的氣候,中醫認為是非其時而有其氣,就是不到這個時候,而出現這種的節氣,這種中醫認為是,可以采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來治療。01:16
-
冠狀病毒幾天有癥狀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幾天會有癥狀,主要取決于潛伏期,潛伏期是1-14天,也就是1-14天有可能會出現癥狀,最為常見的患者是感染之后3-7天出現癥狀表現,典型的癥狀表現是發燒,乏力和干咳。但是有的患者感染的癥狀比較輕微,僅會輕微的發燒和乏力。有的患者癥狀比較重,會在一周左右出現呼吸困難。所以如果有流行病學的接觸史,比如最近去過武漢或者接觸過從武漢回來的人,或者密切接觸過有新型冠狀肺炎的患者,隔離的時間都應該大于14天,才是比較安全的。一旦隔離期間出現了發燒,乏力,干咳的現象,必須去醫院進行病毒檢測。以上的方法僅供參考,具體的檢查和治療措施,應該去醫院咨詢專業的醫生。語音時長 01:11”
-
新型冠狀病毒幾天有癥狀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之后,一般情況下1-14天,有可能會出現癥狀表現,大多數的患者會在3-7天就出現癥狀表現。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到出現癥狀的這一段時間,就叫做潛伏期。在潛伏期內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和癥狀,但是仍然具有傳染性,有可能會成為潛在的傳染源,反而是更加危險的。所以對于任何有流行病學接觸史的患者,比如最近去過武漢,接觸過從武漢回來的人,或者居住在武漢,或者是接觸過新型冠狀肺炎的患者,這個時候都必須進行隔離的觀察和治療,才是比較安全和有效的。普通人員減少外出,是預防傳染比較有效的措施之一,不得不外出的情況下,要做好個人保護。以上的方法僅供參考,具體的檢查和治療措施應該去醫院咨詢專業的醫生。語音時長 01:08”
-
新型冠狀病毒幾天有癥狀病情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大多數在3~5天出現癥狀,少數患者也有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為無癥狀感染者。意見建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之后患者可能會有發熱、咳嗽、頭暈等癥狀,需要就診,發熱的患者可以應用退熱藥物治療,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等,咳嗽的患者可以應用止咳藥物治療,如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膠囊等,也可以應用清熱解毒藥物治療,如連花清瘟膠囊、疏風解毒膠囊、金花清感顆粒等。
-
冠狀病毒感染幾天有癥狀病情分析:冠狀病毒一般指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幾天會出現癥狀,與患者的潛伏期有關,潛伏期一般在2~4天,所以患者多在2~4天出現臨床癥狀。患者患病后會出現干咳、乏力等癥狀,少數患者還可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意見建議:對于有流行病學史的人員,要早期隔離的觀察。如果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需要早期的完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來明確其診斷。在潛伏期之內,仍具有傳染性要引起重視。
-
冠狀病毒幾天有癥狀冠狀病毒感染后幾天會出現癥狀與患者的潛伏期有關系,患者的潛伏期一般是在1天到14天左右,大部分患者在3~7天會出現臨床癥狀,嚴重的患者可能2~3天就會出現癥狀。患者患病后要及時到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可以選擇一些抗病毒類的藥物,如阿比多爾以及利
-
新型冠狀病毒幾天有癥狀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之后,一般情況下1-14天,有可能會出現癥狀表現,大多數的患者會在3-7天就出現癥狀表現。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到出現癥狀的這一段時間,就叫做潛伏期。在潛伏期內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和癥狀,但是仍然具有傳染性,有可能會成為潛在的傳染源,反而是更加危險的。所以對于任何有流行病學接觸史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