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皮膚不小心擦傷買了碘伏要涂幾天
病情描述:
皮膚不小心擦傷買了碘伏要涂幾天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皮膚不小心擦傷后,需要涂擦碘伏,三天到一周左右。因為創面愈合的時間一般就要三天到一周,有時如創面較大或者是較深,需要涂擦碘伏的時間,還要再長一些。
意見建議:
涂擦碘伏后可以等其自然風干,一般一天涂擦2~3次。在用藥期間,需要觀察創面是否有紅腫甚至是滲出,如有明顯異常,需要及時去醫院外科就診。在治療期間不能夠飲酒。
為你推薦
-
棉簽不小心戳到耳朵怎么辦棉簽不小心戳到耳朵以后都會有耳部的疼痛,甚至伴有耳道的出血,有可能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等表現,應該及時就醫,明確有無鼓膜的損傷。如果沒有鼓膜的損傷,但是耳朵有少量出血,可以進行觀察,要保持耳道的干燥。如果有活動性出血,有可能要進行局部的填塞壓迫止血,口服抗生素,預防繼發性的感染。還有一種情況是伴有鼓膜的損傷,也就是常說的鼓膜穿孔,這種鼓膜穿孔伴有局部的出血,或者出現聽力下降等。如果沒有活動性出血可以進行觀察,這樣的鼓膜損傷大約在1~3個月,都可以自愈。對于三個月以后鼓膜穿孔,未見有明顯生長跡象的,可以利用手術進行鼓膜修補。01:23
-
人流后不小心碰冷水會怎么樣人流后偶爾一次兩次碰冷水,且身體沒有不舒服,如沒有下腹部疼痛、沒有陰道出血量的增多等就是不要緊的,不用太緊張。盡量在恢復期間少碰冷水、少喝冷飲、要注意多喝熱開水、不要受涼。如果經常受寒涼,或攝入寒冷、辛辣刺激的食物,特別是在人流后1個月內,則容易引發宮寒、引起痛經、不孕等情況。特別是在人流后1個月內要注意保暖,注意休息,注意飲食清淡、有營養,吃容易消化的飲食,要保持清潔,不要同房。因為人流可能會導致人體虛弱、抵抗力下降等,患者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襲而引起各種疾病,一般要待月經干凈后才能開始正常生活。01:26
-
不小心把碘伏和紅貢同用會中毒嗎碘伏和紅藥水一起用了可以用酒精洗掉紅藥水,紅藥水一般不能與碘酒一齊使用。這是因為紅藥水中的紅溴汞與碘酒中的碘相遇后,會生成碘化汞。碘化汞是劇毒物質,對皮膚黏膜以及其他組織能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引起皮膚損傷,黏膜潰瘍。如果碘化汞進入人體后還會使牙齦發炎,嚴重時可使心力衰竭,所以在傷口處不能同時使用這兩種藥物。不小心同時使用了碘伏和紅藥水可以用酒精棉花擦洗掉紅藥水。含碘消毒劑如碘酒、碘伏等殺菌能力強,毒性較小。紅藥水穿透力很弱,只有較小的抑菌作用,有機物或堿性環境都會降低其作用,所以消毒效果并不可靠;紅藥水是含有重金屬汞的有機化合物,對人體有毒。尤其不能用紅藥水去消毒那些大面積傷口,很容易造成汞中毒,對汞過敏者也不能使用。語音時長 2:06”
-
擦傷需要每天涂碘伏嗎一般來說,擦傷的患者并不需要每天涂碘伏。而且,需要強調的是,一旦患者出現了擦傷,建議患者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就診,首先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換藥處理,而且患者可以采用涂碘伏的辦法來進行消毒。但是,每次消毒的時候,一定要嚴格的執行無菌操作,這樣的話才有利于患者擦傷處的愈合。而且需要明確的是,擦傷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現感染,這時候要嚴密的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果擦傷處有出現感染的可能,建議患者進行積極的抗感染治療為好,這樣的話才有利于患者擦傷處的愈合。而且經過積極的換藥處理之后,患者擦傷處的愈合一般是良好的,恢復也是不錯的。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擦傷的患者,最好是2-3天換藥1次,這樣才有利于患者的身體康復。語音時長 01:21”
-
皮膚擦傷用碘伏好嘛建議,皮膚擦傷用碘伏是好的。皮膚擦傷細菌會污染傷口,引起擦傷傷口感染引起化膿。碘伏是一種殺菌消毒劑,廣泛應用于皮膚黏膜的殺菌消毒,對皮膚黏膜刺激性小,對皮膚黏膜沒有腐蝕損傷作用,因此,臨床上應用碘伏消毒,對皮膚粘膜損傷擦傷是最佳消毒殺菌方法。
-
不小心骨折怎么辦病情分析:不小心骨折了應該先進行骨折部位的制動固定,避免再繼續活動患肢,以免加重損傷,然后迅速到附近醫院拍攝x線檢查明確骨折的部位以及骨折端移位情況,最后再根據檢查結果決定治療的方案。意見建議:骨折的患者無論是進行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建議應定期到骨科門診復查x線,觀察骨折端愈合的情況。在骨折愈合期間建議應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患肢的功能鍛煉,避免患肢肌肉萎縮以及關節僵硬。
-
不小心擦傷了用碘伏還是紫藥水不小心擦傷了用碘伏還是紫藥水都是可以的,不過具體使用方法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涂抹。碘伏一般用于皮膚消毒、清洗感染性的皮膚損害、清潔傷口,如燒傷、凍傷、刀傷、挫傷、擦傷等,且抗菌譜較廣,對細菌、病毒以及真菌等病原體,能起到較強的殺滅效果;但是嬰兒使用時可能出現碘透皮吸收的現象,特別是早產兒可能導致甲狀腺
-
不小心擦傷了用碘伏還是紫藥水碘伏和紫藥水都是常用的外用消毒劑,具有殺菌作用,但在使用上略有不同。碘伏是一種廣譜消毒劑,對各種細菌、病毒和真菌都有較強的殺滅效果。它適用于皮膚消毒、清洗感染性的皮膚損害以及清潔各種傷口,如燒傷、凍傷、刀傷等。然而,對于嬰兒,特別是早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