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什么是腹瀉
病情描述:
什么是腹瀉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腹瀉(diarrhea)是一種常見癥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正常人每日大約有9L液體進入胃腸道,通過腸道對水分的吸收,最終糞便中水分僅約100~200ml。若進入結腸的液體量超過結腸的吸收能力或(和)結腸的吸收容量減少,就會導致糞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產生腹瀉。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什么是小兒腹瀉兒童腹瀉病,并不是單一的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多種病因引起的,一類型的疾病。腹瀉,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的增加,和大便性狀的變稀,這兩方面都可以叫腹瀉。腹瀉并不是單一的因素,它有感染性的因素,和非感染性的因素。感染性的因素,平常感染了病毒、細菌、真菌和支原體,包括寄生蟲,都可以引起腹瀉。非感染性的因素,比如吃多了消化不良,也可以引起腹瀉,比如對乳糖不耐受,也可以引起腹瀉,比如天氣變涼了。我們也由于胃腸蠕動增加,也可以出現腹瀉,天氣變熱了,體內的消化酶分泌得少了,消化功能不好,也可以引起腹瀉。根據他的病程,可以分為急性腹瀉,遷延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根據他是否有脫水的癥狀,有輕型的腹瀉和重型的腹瀉,也許輕型的腹瀉,只需要吃藥就可以,重型的腹瀉可能要去醫院。腹瀉病是兒科最常見的病,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孩子,所以一定要重視兒童腹瀉病。01:41
-
小兒腹瀉是如何分期的對于小兒腹瀉分期,主要是分為三期。1.一般來說,腹瀉時間小于兩周的,我們稱為急性腹瀉,然后我們經過早期的治療,基本可以得到恢復。2.如果小兒腹瀉時間達到兩周,到兩個月之間,我們稱為是遷延不愈期,這種情況治療起來比較棘手,而且對于孩子來說,可能會比較受罪。所以我們建議,早期一定要得到很好的控制。3.第三,就是慢性腹瀉,就是超過兩個月以上的腹瀉。這個對于孩子來說,會影響孩子的發育生長。所以說家長,一定要了解腹瀉的分期,然后針對情況進行積極的治療。01:17
-
什么是腹瀉?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癥狀,指排便次數多于平時,糞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時脂肪增多,帶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膿血。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個別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天2~3次,且糞便成形,不應稱為腹瀉。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手術后的病人,常常會發生直腸性便秘,此時由于糞便嵌塞于直腸腔內,刺激直腸黏膜,可有排便次數增加,且伴有里急后重感,有時還會有黏液排出,也不應列為腹瀉,其實際上是嚴重的便秘,這種便秘需灌腸或用手挖幫助排便,醫學上稱之為假性腹瀉。語音時長 1:04”
-
什么是腹瀉?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甚至細胞帶有黏液,和胃消化的食物等,如排液狀便,每日三次以上,每天糞便總量大于二百克,其中糞便含水量大于80%,則可以認為是腹瀉。在臨床上可以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超過兩個月者屬于慢性腹瀉,在臨床上腹瀉的發病機制相當復雜,有些因素又可以互為因果。如果患者出現了腹瀉,建議不要擅自應用偏方和秘方,最好去醫院檢查。語音時長 1:17”
-
什么是腹瀉腹瀉是一種癥狀,也就是拉肚子。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排便緊迫感,肛門不適,失禁。可以分為慢性腹瀉和急性腹瀉,慢性腹瀉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常見的一般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導致。急性腹瀉大多是感染引起的。治療方面一般需要進行病因治療,比如抗感染治療。
-
什么是腹瀉腹瀉的是以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癥的病癥,多有脾胃運化功能失職,濕邪內盛所致。本病癥是一種常見的脾胃腸病癥,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以夏秋兩季為多見。常見病因: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臟腑虛弱。
-
什么是腹瀉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的一種消化疾病。通常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而且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的一種消化疾病。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
-
什么是便秘,什么是腹瀉便秘是一種排便困難的感覺。腹瀉這是常見的一種癥狀,就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便秘是指每周排便次數少于三次,并且還伴有糞便干凈、排便困難等多種癥狀,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如果只是偶爾發生便秘,是常見的現象,所以不用太過于擔心,但是便秘持續時間超過12周的時候就屬于慢性便秘。患有便秘的患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