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丹毒發燒怎么辦
病情描述:
丹毒發燒怎么辦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丹毒是一種累及皮膚真皮淺層淋巴管的炎癥,一般是由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患有丹毒的患者可以引起高燒。出現這種情況,應當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名稱為細菌感染需要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可以應用青霉素進行治療。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可以應用布洛芬等藥物進行退燒。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寶寶發燒怎么辦首先要判斷一下寶寶發燒什么原因。如果是生活當中常見的感冒、受涼引起的,那我們就要觀察一下寶寶發燒伴隨的癥狀。第一個看他的精神狀態,有一些寶寶發燒,他的精神狀態還可以,和以前照樣玩。第二個看他的飲食,看他和以前吃飯的區別。第三個要觀察觀察他的手腳、口腔、口周圍有沒有一些皮疹。因為現在手足口病對于寶寶來說也是不少見的一種發燒的原因,一定要觀察有沒有手足口病。至于寶寶用不用退燒藥,主要是根據他的癥狀,而不是絕對根據他的體溫。體溫即便到了39度、38.5度,如果他的一般癥狀比較好,我們也未必就要用退燒藥。還要觀察寶寶有沒有抽搐的可能存在,有抽搐必須馬上到醫院。或者高燒39.5度甚至40度,那我們就要到醫院去進一步檢查了。如果是體溫39度以上,持續了3天,特別是3天以上,我們要到醫院去看一看。或者是持續高燒,即便用退燒藥也退不下來,也要到醫院進一步的觀察。總之寶寶發燒,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處理的時候,除了考慮用不用退燒藥以外,我們可以用一些中藥,清熱退火的,給寶寶要注意多喝水,多讓寶寶休息為主。如果出現一些持續高燒,高燒時間比較長,甚至一些伴隨精神、飲食、皮疹等等一系列的,其他的一些癥狀,還是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的。02:42
-
寶寶發燒怎么辦寶寶發燒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癥之一,由于寶寶身體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因此,稍有不適就容易引起發熱癥狀。寶寶如果是37.3℃~38℃的低熱發燒,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洗溫水澡,或者用溫水毛巾擦拭頸部、肘窩、腋窩、腹股溝等處。還可以服用小葵花小兒柴桂退熱顆粒,防治低燒變高燒。中藥退燒,安全性比較高,周歲以內亦有明確用法用量。寶寶發燒如果達到38.1℃~39℃,應通過中西藥聯合進行治療發燒,西藥像布洛芬,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中藥像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成分含有柴胡、桂枝、蟬蛻,可以起到解熱、抗菌、抗病毒、防驚厥的作用,避免高燒反復。如果寶寶服藥后仍不見好轉,或出現高熱、驚厥的現象時,就要及時就醫了,以便查明發燒的根本原因,對癥治療。01:27
-
得了丹毒怎么辦丹毒一般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局部的皮膚淋巴管以及周圍組織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叫網狀淋巴管炎。首先應該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的勞累,在治療上首先應該選擇系統性的治療,青霉素治療效果比較不錯,如果青霉素過敏,可以選擇紅霉素或者是克林霉素等。在局部治療上,可以外用呋喃西林濕敷,同時也可以配合一些物理激光治療。中醫中藥也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但應該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來進行治療。語音時長 01:08”
-
下肢丹毒皮膚紅腫怎么辦皮膚紅、腫、熱、痛是丹毒的特點,尤其在發病的早期,皮溫高,疼痛比較明顯,這種情況肯定首先采用積極的辦法來進行治療,首選青霉素口服或者靜滴的辦法,一般療程為十到十四天的時間。如果對青霉素過敏,可以選擇大環內酯類的藥物,比如紅霉素等。局部紅腫,可以盡量讓患者注意休息,最好是臥床休息,并且抬高患肢。局部可以用生理鹽水或者硼酸溶液濕敷,還可以配合紫外線或紅外線的方法進行局部照射,達到抗炎止痛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語音時長 1:12”
-
丹毒怎么治丹毒是外科常見病、多發病。治療需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以用50%硫酸鎂顯熱敷。 全身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靜脈點滴等,局部和全身癥狀消失后,繼續用藥3~5天,平時不能飲酒、忌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防復發。
-
什么是丹毒病情分析:丹毒是由于皮膚損傷后細菌侵入網狀淋巴管系統,然后向周圍組織擴散所引起的皮膚感染性疾病。致病菌為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丹毒在發病前會有發熱、惡心、嘔吐的癥狀,皮損主要為水腫性紅斑,表面緊張灼熱,有時可發生水皰。意見建議:丹毒的患者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治療主要以青霉素療效最好,一般在用藥2~3天后體溫就可以恢復正常,但仍需要堅持用藥2周。
-
丹毒蛋白低怎么辦丹毒蛋白低一般可以通過日常調理、藥物治療等方式進行治療。1、日常調理:患者平時可以多食用含蛋白質高的食物進行調理,比如可以多吃一些瘦肉、魚蝦、雞蛋、牛奶等,這些食物有利于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2、藥物治療:患者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頭孢拉定膠囊、更昔洛韋膠囊等藥物治療。
-
丹毒一直不消腫怎么辦丹毒一直不消腫可以選擇加強皮膚護理、調整飲食、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物理治療等方法改善。1、加強皮膚護理:丹毒通常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原因導致,會使小腿、面部等部位出現紅斑,并伴有局部腫脹。在恢復期間需要做好局部皮膚的護理,不可以過度抓撓患處皮膚,保持局部清潔干凈,以免影響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