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如何復位
病情描述:
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如何復位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復位有其標準的復位方法。就是家長抱著患兒正位坐在面向醫生,以左側橈骨頭半脫位為例,醫生右手握住患者手部,左手握住患者左腕部略作牽引,同時右,拇指稍稍用力壓在橈骨頭處,在此時進行旋后與旋前輕柔的反復旋轉動作。在此過程中,橈骨頭常可有效復位。拇指下產生橈骨頭歸位的彈動感或彈響感,就是復位成功。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肩關節半脫位的康復治療方法肩關節半脫位有時候也非常多見。那么有的可能就是先天性半脫位,那么有時候因為一些關節囊,它發育不好或者是它盂唇有損傷,那么都可以產生一些脫位。所以我們一般來講,肩關節的半脫位,那么有的是先天出現有問題的,這時候我們要進行一些訓練,比如說它周圍穩定肌的一些訓練,比如我們叫前鋸肌的一些訓練,斜方肌、中下束的一些訓練,那么有些肌肉太緊張了,我們要給它進行一些放松。比如上斜方肌太緊張了,我們就要進行一些放松,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半脫位往往會發生在腦卒中以后的病人的身上,因為腦卒中以后有些肌肉癱瘓了,那么它導致的一些半脫位,這時候我們就要進行一些康復訓練、康復治療了。那么在解決它整體的肌肉功能,關節功能的這個基礎上,針對肩部的一些組織,剛才我們講的前鋸肌也好,這個斜方肌也好,他主要是把這幾個肌肉,充分給他激活、調動起來以后,那么它的半脫位,就會得到一些改善。01:38
-
肩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有哪幾種肩關節脫位后,應盡快適當麻醉下無痛復位。老年人或肌力弱者,或者習慣性脫位者,也可在止痛劑下進行。復位手法要輕柔,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肩關節脫位分全脫位和半脫位,全脫位復位方法,常用的有三種:足蹬法、柯氏法、牽引推拿法。足蹬法,肩關節前脫位最常用,足跟蹬在腋窩肱骨頭頸處,對肩關節采取外展外旋位牽引,繼而內收、內旋的復位方法。肩關節后脫位的手法復位為,外展外旋的相對的牽引,術者推及肩關節的外側,以幫助肩關節復位。關節囊破損明顯或肩帶肌力不足,存在肩關節半脫位,不需手法復位,宜采用搭肩位胸肱繃帶固定4周。01:34
-
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如何復位對于小兒出現的橈骨頭半脫位主要是由于肘關節部位環狀韌帶還沒有發育完善,不能夠很好地固定橈骨小頭的部位,前臂受到牽拉時就會導致橈骨頭脫出于環狀韌帶,從而引起橈骨頭半脫位的情況出現。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以后,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行復位的治療,這種復位主要是醫者一手捏于小兒的腕關節,另一手置于肘關節的外側,自前臂伸直直至屈曲的過程中行前臂的內側旋轉就能感覺到肘關節外側有咯噔的聲響,說明復位成功,小兒的疼痛就會馬上的消失。語音時長 01:19”
-
橈骨頭半脫位橈骨頭半脫位常由于大人領著患兒走路上臺階時,在跌倒瞬間猛然拉住患兒的手指傷或從床上拉起患兒,拉胳膊伸袖穿衣,和抓住患兒雙手轉圈玩耍等原因,患兒肘關節處于伸直,前臂旋前位突然受到牽拉而發病致傷。當伸肘前臂旋前位牽拉肘關節時,環狀韌帶遠側緣附著在橈骨頸骨膜處發生橫斷撕裂,當前臂旋前時橈骨頭直徑短的部分轉至前后位,嬰兒橈骨頭便自環狀韌帶的撕裂處脫出,環狀韌帶嵌在弓橈關節間。語音時長 1:02”
-
肘關節半脫位如何復位病情分析:肘關節半脫位,需要就診骨科通過人工手法復位,然后用繃帶固定前臂限制前臂活動。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頭孢拉定,頭孢氨芐,這類藥物抗炎消腫治療,促進肘關節軟組織修復。左關節半脫位,復位后定期做康復訓練。意見建議:肘關節半脫位,康復期間積極預防肘關節外傷,以及肘關節骨質增生,避免肘關節著涼或者長期受壓。定期做肘關節X光和CT檢查,了解肘關節脫位的修復情況。
-
橈骨頭半脫位治療方法有哪些兒童的橈骨頭的半脫位多數都可以通過手法復位進行整復,不需要手術治療。牽引前臂,使前臂旋后并屈肘,與此同時,在橈骨頭區順勢按壓,可以聽到清脆的響聲。表示橈骨頭小頭半脫位得到復位。患兒癥狀消失,停止哭鬧,患肢可以主動上舉。
-
橈骨小頭半脫位如何復位橈骨小頭半脫位多數是在在無準備的情況下,猛力牽拉患兒前臂,造成肱橈關節錯位而產生疼痛的一種情況,橈骨小頭半脫位主要是通過手法復位。橈骨小頭半脫位一般發生在嬰幼兒的概率比較高,會導致患者出現肘部疼痛、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能旋后和屈肘,橈骨小頭半脫位比較有效的復位方法是通過手法復位,手法復位時是
-
肩關節半脫位復位步驟肩關節半脫位大多數是由于外傷而造成,有可能是肩鎖關節半脫位,有可能是肩肱關節半脫位,不管是哪種脫位,首先要進行復位,復位后石膏外固定進行保守治療。對于肩鎖關節半脫位,可以適當地進行局部加壓,然后使用繃帶進行固定,一般進行固定3~4周,在固定期間避免繃帶的松動,同時避免壓迫臂叢神經。肩關節半脫位一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