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感染性休克患者補液
病情描述:
感染性休克患者補液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感染性休克的補液: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補液途徑。
二、根據燒傷面積、體重、估算補液總量并合理分配晶體溶液、膠體溶液和水分的攝入量。
三、大面積燒傷以靜脈補液為主,口服補液為輔,靜脈補液應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膠,晶膠搭配,先鹽后糖,盡快補鉀的原則,先快后慢是指休克期第一個24小時補液量的一半,要在8小時內輸注,另一半則在剩下的16小時內勻速輸入,先晶后膠是指先輸入一定量的晶體溶液,后輸入膠體溶液。
四、根據臨床監護指標,隨時調整補液量、補液的種類和輸液的速度。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過敏性休克致死原因過敏性休克致死原因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統阻塞癥狀導致的,過敏性休克時會出現循環系統癥狀即有效循環血量不足,脈搏細弱,血壓下降,但是主要由于呼吸系統阻塞導致,過敏性休克時出現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肺水腫所引起的胸悶、氣促、哮喘及呼吸困難,憋氣、發紺、以至因窒息而死亡。01:06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短時間內大量出血,使有效循環血量降低所致,其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大血管破裂或臟器破裂,大量出血引起的休克稱為失血性休克,臨床上常常見于消化性潰瘍出血、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脾破裂、肝臟破裂、骨盆骨折引起的大血管破裂等。二、各種損傷及大手術后可能會出現血液丟失過多,引起休克,稱為創傷性休克。三、因大量嘔吐、腹瀉等原因引起來的容量減少導致的休克,如腸梗阻引起的劇烈的惡心、嘔吐,使腸液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休克。01:16
-
感染性休克患者補液早期積極的液體復蘇是治療感染性休克的關鍵,明確液體復蘇的時機和目標,時機為當患者出現組織低灌注及持續低血壓狀態或者血乳酸大于等于四毫摩爾每升時就應當進行液體復蘇,并且力爭在六小時內達到復蘇目標。目標有:第一,中心靜脈壓在8到12毫米汞柱。第二,平均動脈壓大于等于65毫米汞柱。第三,尿量維持在0.5毫升每公斤體重每分鐘。第四,中心靜脈或者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分別大于70%或65%。液體復蘇時晶體液是首選,在最初的4到6小時內體液的復蘇劑量至少要達到30毫升每公斤體重,如果過程中患者仍然需要大量的晶體液復蘇,可加用白蛋白。語音時長 01:11”
-
感染性休克的補液患者病情達到一定程度時,需要使用補液來維持正常的機體。感染性休克是指各種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導致的機體免疫抑制失調,微循環障礙及細胞器官代謝功能損害的綜合癥。一旦患者病情發展為感染性休克,死亡的風險相當大。在過去的二十年里,隨著醫學的發展,重癥感染患者的絕對死亡率從百分之35下降到18.4%。發生感染性休克時,存在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微循環障礙,因此休克的治療原則,及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時盡快恢復有效循環血量。語音時長 1:32”
-
感染性休克補液怎么補感染性休克是由于嚴重的感染炎癥反應,導致體內液體向血管外轉移,因此會出現低血壓、低灌注、組織器官缺血缺氧等休克的表現,感染性休克進行補液治療基本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需要補充大量的水、電解質等充分擴容,先晶體液、后膠體,休克時間長和補液反應差者可給予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在抗休克治療的同時,一定要選用強效、廣譜有效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
感染性休克怎么補液對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來說,補液需要根據,先晶體后膠體的原則,修過的時間長和補液反應差的患者可給予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在抗休克治療的同時,一定要選擇強效的,廣譜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等待查出病原菌以后,可根據病原菌進行有效的治療。
-
感染性休克補液首選臨床中多數感染性休克患者有效血容量不足,血壓較低,首先應選用去甲腎上腺素來提高血壓,同時及時補液,并結合血管活性藥物,以維持血壓的穩定,有利于休克的逆轉,可以通過外科干預去除感染病灶,清除膿腫,并結合內科的藥物來治療,如抗生素,免疫調節劑等。感染性休克作為一個危重急癥,應當慎重,要及時到正規的醫院重
-
感染性休克補液原則感染性休克補液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補液途徑。二、根據燒傷面積、體重、估算補液總量并合理分配晶體溶液、膠體溶液和水分的攝入量。三、大面積燒傷以靜脈補液為主,口服補液為輔,靜脈補液應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膠,晶膠搭配,先鹽后糖,盡快補鉀的原則。先快后慢是指休克期第一個24小時補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