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治療孩子抽動癥有什么方法
病情描述:
治療孩子抽動癥有什么方法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根據嚴重程度選用不同的治療策略和方法。以藥物治療為主,結合心理治療。藥物治療:1、氟哌啶醇 ,有效率60%~90%。每天1~2次,觀察3天~7天若副效果不明顯則增加劑量。2、泰必利,有效率76%~87%,其特點是錐體外系副反應較少,適用于7歲以上患者。每日2~3次。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抽動癥的治療抽動癥的治療有這么幾種手段,可以采用:第一種手段就是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最常用的藥物是泰必利和硫比利,它能夠減少抽動癥的發作,控制它抽動的癥狀,對于早期的病人,效果會不錯,但是長期吃會有一些副作用,這是它的問題。第二個治療手段就是心理治療。特別是對于癥狀不是特別輕的,患者特別重要,它能夠進行一些心理輔導,告訴他對這個病的一些知識,他有所理解,知道這個病的發展的過程,那么會減輕病人心理負擔,逐漸的癥狀會控制、會減輕。第三種方法就是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一般情況下,不會對剛得病的病人,采取這種方法,一般做手術治療,都是對于經過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以后效果不好的。病人年齡已經成年了,到了十八九歲成年人了,癥狀還沒有緩解,或者是癥狀還繼續加重,對病人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響,那么這時候可以采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最主要的手術方式,是腦起搏器手術,需要把腦起搏器放在腦子里面,能夠通過電流的方法,來刺激抽動的發作,讓癥狀得到控制,對緩解癥狀,會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01:39
-
抽動癥有什么表現抽動癥的孩子表現多種多樣的,不同階段可以表現不同的形式。如果起病的初期,孩子最早可能只表現的是擠眉弄眼、聳聳肩,再進一步進展,嚴重以后可以表現為全身的抽動,但是以這個頸部以上的這種抽動多見,并伴有異常的這種發聲。發聲是以單音節或者多音節的,嚴重了可以發展為罵臟字說臟話。所以我們有的時候,也叫抽動癥為抽動穢語綜合征。有半數的以上的兒童,還可能有這種強迫癥的表現,比如反復的洗手、關門,或者思維的一個強迫,總是想去一件事不能停。以往多數的咱們抽動癥的患者,是首先就診于精神類疾病的醫院,抽動癥患者的表現也是時好時壞,所以以上是抽動癥的大致的一個主要的表現。01:51
-
孩子有抽動癥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的疾病,又稱多發性抽動癥。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發性抽動及在抽動的同時伴有爆發性發聲和穢語為主要表現的抽動障礙。男性多見,大部分患者于4—12歲之間起病。患者常存在多種共病情況,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障礙、行為問題等,分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預后良好。語音時長 1:02”
-
治療孩子抽動癥治療根據嚴重程度,選用不同的治療策略和方法,對抽動癥狀,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和學習者,則以用藥物治療為主,結合心理治療,若患者因心理因素起病,則應積極去除心理因素。一、藥物治療:1,氟哌啶醇,有效率60%至90%,每天一至二次,觀察三至七天,若負效果不明顯,則增加劑量,在加量過程中應該根據治療的效果和副反應調整劑量,藥物主要有鎮靜和錐體外系副作用。2,泰必利,有效率76%至87%,其特點是錐體外系副反應較少,適用于七歲以上的患者,每日23次,常見副作用為嗜睡,乏力頭暈,胃腸道不適,興奮失眠等等。3,可樂定,可改善抽動癥狀,有效率50%至86%,該藥還可以改善注意缺乏和多動癥狀,目前國內主要為透皮貼劑,副作用有嗜睡,低血壓,頭暈口干等等。4,利培酮,已有報道證實利培酮治療本病有效,藥物主要有鎮靜和錐體外系副作用。語音時長 2:17”
-
抽動癥有哪些治療方法病情分析:小兒抽動癥治療的方法主要是采取藥物治療和健康教育治療。小兒抽動癥又稱之為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的疾病,需要到正規的醫院兒科或者是心理醫學科掛號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科學規范的治療。意見建議:小兒患有抽動癥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家長千萬不要隨便給小兒亂用藥品,避免亂用偏方,以防治療不當。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小孩也要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受到強烈的刺激,避免精神壓力過大,可以預防病情加重。
-
抽動癥的治療方法抽動癥的治療一般推薦采用綜合干預,確診后要從藥物、孩子的飲食、生活習慣以及情緒控制方面,進行綜合性的干預和治療,男性多見,大部分患者于4~12歲之間起病,患者常存在多種共病情況,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障礙、行為問題等。
-
治療孩子抽動癥治療根據嚴重程度,選用不同的治療策略和方法,對抽動癥狀,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和學習者,則以用藥物治療為主,結合心理治療,若患者因心理因素起病,則應積極去除心理因素。一、藥物治療:1,氟哌啶醇,有效率60%至90%,每天一至二次,觀察三至七天,若負效果不明顯,則增加劑量,在加量過程中應該根據治療的效果和
-
治療孩子抽動癥抽動癥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早發現,早治療。"抽動癥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對于患有抽動癥的患者,早期的藥物治療是必須的。同時在藥物治療期間要給予病人充分的心理支持,認識疾病,改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