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發熱的臨床分度是什么
病情描述:
發熱的臨床分度是什么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發熱臨床分度分為低熱,中度熱,高熱和超高熱。擬人體口腔溫度測量為標準,體溫一般在37.3~38度屬于低熱,38.1~39度屬于中度熱,39.1~41度屬于高熱,體溫超過41度以上,屬于超高熱。
意見建議:
發熱是一種癥狀,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使機體的產熱大于散熱。有一系列的原因會導致發熱,所以要及時的查明發熱原因,是感染性還是非感染性,積極的對因治療。若是有感染導致的發熱,要及時的給予抗感染藥物來對癥處理。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易消化飲食,不要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以免出現有交叉感染。
為你推薦
-
腰椎滑脫分度是什么腰椎滑脫,確切的意義應該就是為某個椎體相對于其相鄰的椎體產生的滑移,必須強調的是滑移的椎體所負載的是其上方整個脊柱的負重。所以腰椎滑脫,我們一般根據Meyerding分度,將椎體滑脫分為四等份,根據滑脫的程度分為四度:第一度,是通常說的一度滑脫,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是指椎體向前滑脫不超過椎體的中部矢狀徑四分之一的。第二度,是椎體向前滑脫超過了椎體的中部矢狀徑四分之一,但是不超過四分之二的。第三度,是椎體向前滑脫超過了椎體的中部矢狀徑四分之二,但是沒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第四度,是椎體向前滑脫超過了椎體的中部矢狀徑四分之三的。01:19
-
心包積液分度心包積液需要超聲與臨床結合進行分度,一般分為微量心包積液、少量心包積液、中量心包積液和大量心包積液這4種類型。微量心包積液也見于正常人,心包積液量一般是15~30毫升,左室后壁液體厚度一般是3~5毫米,就是積液量非常少;少量心包積液就是左室后壁心包積液厚度不超過10毫米,心包積液量50~200毫升;如果心包積液量是200~500毫升,液厚度達到10~20毫米,就是中量心包積液;如果心包積液量大于500毫升,就叫大量心包積液。心包積液見于很多疾病,比如心力衰竭會造成心包積液;肺結核影響到心包也可以造成結核性心包炎,會出現心包積液;某些內分泌疾病,像甲狀腺功能底下,也可以出現心包積液;某些先天性心臟病,也可以出現心包積液。01:55
-
發熱的臨床分度是什么發熱的臨床分度是根據發燒的體溫來進行分級,而且在不同的部位測量體溫,分級的方法也是不一樣。比如在口腔測量體溫的時候,體溫正常的時候是在36.3度到37.2度之間,超過37.2度,就算是發燒的現象,體溫在37.3度到38度之間,算是低燒的表現,體溫在38.1度到39度之間,是中度的發燒,體溫超過39度,小于41度,屬于高燒的現象,如果體溫大于了41度,就算是超高熱了。一旦出現了超高熱,是比較危險,尤其體溫大于42度的情況下,大多數的蛋白質都容易發生變性的現象,很容易發生死亡。以上的方法僅供參考,具體的檢查和治療措施應該去醫院咨詢專業的醫生。語音時長 01:09”
-
發熱的臨床分度發熱的臨床分度,一般體溫超過37.3度稱之為發熱。超過37.3度,低于38度,稱之為低熱。低于39度,稱之為中熱。低于41度,稱之為高熱。高于41度,稱之為超高熱。出現發熱應用體溫計測量才比較準確,不要依靠手的觸摸來感覺溫度,這樣是不準確的。另外,體溫超過38.5度就可以服用退熱藥物治療了,比如布洛芬混懸液,吲哚美辛栓等。前者的療效相對比較短,但作用迅速,后者其作用比較慢,但持續時間比較長。以上的建議僅供參考,具體的檢查和治療一定要到醫院咨詢專業的醫生。語音時長 01:15”
-
發熱的分度及標準是什么病情分析:若是測量腋下體溫,正常值是36~37度。體溫在37.3~38度,屬于低熱;體溫在38.1~39度屬于中度熱;39.1~41度屬于高熱;體溫超過41度以上,屬于超高熱。意見建議:出現發熱,首先要查明發熱的原因,是自身免疫性因素,感染,還是結核或腫瘤,還是血液系統性疾病。比較常見的是感染導致的發熱,要及時的控制感染。還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易消化的飲食。一般體溫在38.5度以下選擇物理降溫。38.5度以上,在結合物理降溫的同時,可以給予藥物幫助控制體溫。
-
發熱如何分度病情分析:發熱一般會分為低度熱,中度熱,高度熱,還有超高熱。一般體溫在37.3~38度之間,屬于低度熱,38.1~39度之間,屬于中度熱,39.1度到41度之間,屬于高度熱。體溫超過41度以上屬于超高熱。意見建議:在出現發熱時,患者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及時的查明發熱原因,是感染性因素還是非感染性因素,積極的對因治療。一般體溫在38.5度以下,盡量選擇物理降溫。38.5度以上,結合病情可考慮給予藥物來控制體溫,比如布洛芬混懸液等,要注意退燒時是否會有大量出汗,要及時補液,避免出現脫水現象。
-
發熱分度發熱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成人腋下體溫超過37度五就叫做發熱。發熱是人類最難治療的疾病,因為有太多因素能導致發熱。分為低熱,中度熱,高熱。那么發熱分為幾個類型呢?稽留熱是指體溫比較恒定,維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持續數日或數周,24h內體溫波動范圍小,不超過1℃。常見于大葉性肺炎。弛張熱。體溫常在3
-
發熱的分度標準發熱分為低熱,中度熱,高熱,超高熱。以腋下體溫測量為例,體溫在36-37度之間,屬于正常37.1-38度屬于低熱,38.1-39度屬于中度熱,39.1-41度屬于高熱,體溫超過41度,屬于超高熱。一般細菌和病毒感染大部分是屬于低熱或中度熱的范圍,有可能會出現高熱。如果體溫超過41度以上,一般感染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