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關節脫位復位法是什么
病情描述:
關節脫位復位法是什么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關節脫位復位法一般是指的通過手法或手術的方法,將脫位的關節還納入關節囊內,以恢復正常的關節對位關系的治療方法。手法復位一般是通過牽引,擠壓,提壓,足蹬等方法將關節進行復位,手術方法一般多針對手法復位失敗或陳舊性關節脫位的病人,通過手術切開脫位的關節,直視下進行復位。
意見建議:
建議正規醫院的骨科就診,通過查體,x線或CT檢查詳細了解具體病情,明確診斷后再進行上述復位方法,復位后要局部制動休息,避免過早活動,用力及負重。
為你推薦
-
肩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有哪幾種肩關節脫位后,應盡快適當麻醉下無痛復位。老年人或肌力弱者,或者習慣性脫位者,也可在止痛劑下進行。復位手法要輕柔,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肩關節脫位分全脫位和半脫位,全脫位復位方法,常用的有三種:足蹬法、柯氏法、牽引推拿法。足蹬法,肩關節前脫位最常用,足跟蹬在腋窩肱骨頭頸處,對肩關節采取外展外旋位牽引,繼而內收、內旋的復位方法。肩關節后脫位的手法復位為,外展外旋的相對的牽引,術者推及肩關節的外側,以幫助肩關節復位。關節囊破損明顯或肩帶肌力不足,存在肩關節半脫位,不需手法復位,宜采用搭肩位胸肱繃帶固定4周。01:34
-
關節脫位并發癥是什么關節脫位即外力作用下,關節囊、韌帶撕裂,關節離開正常位置而脫出。關節脫位早期并發癥:脫位并發的撕脫性骨折是最常見的并發癥;脫位還易引起關節周圍神經、血管的損傷、肌腱的卡壓,嚴重者表現為開放性脫位軟組織撕裂傷;如:肩關節脫位可并發腋神經損傷。肘關節脫位,可并發肱動脈、正中神經卡壓損傷。膝關節脫位并發腓總神經的損傷;晚期的并發癥:骨缺血性壞死、骨化性肌炎、關節的僵硬、習慣性的脫位、創傷性關節炎等。所以關節脫位以后的病人,需要積極盡早復位固定,避免并發癥的發生。01:19
-
肘關節脫位復位法肘關節脫位復位方法肘關節脫位復位方法可以采用一人復位法,不用助手。先以2%普魯卡因或1%利多卡因10毫升注入肘關節內。術者站在病人的前面,將病人的患肢提起,環抱術者的腰部。使指關節置于半屈曲位置,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前臂縱軸做持續的牽引。另一拇指壓住恥骨,延前臂作用方向做持續推舉動作。持續一段時間后聽到響聲。復位成功肘關節恢復正常活動,三點關系轉為正常。也可用雙手握住上臂下端,八個手指在前方,兩個拇指壓在恥骨上,肘關節處于半屈曲位,拇指用力方向為前臂的縱軸。其他八指之間肱骨原則推向后方,為成功率易很高。語音時長 1:03”
-
肩關節脫位腳蹬法復位是什么肩關節脫位常常是由于嚴重的外傷引起的,比如在摔倒的時候,肩關節受到撞擊會導致肩關節脫位,高處墜落傷也有可能會導致肩關節脫位,交通事故也會出現肩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之后會引起局部的疼痛,以及明顯的功能障礙。對于肩關節的脫位,需要積極的進行手法復位。最常見的手法復位是腳蹬法復位,患者仰臥手術者位于患側,雙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側腋窩,兩手用穩定持續的力量牽引,牽引的過程當中,足跟向外推擠肱骨頭,同時旋轉內收上臂即可復位,復位的時候可以聽到響聲,復位之后還要積極進行固定3到4周的時間。語音時長 01:11”
-
肩關節脫位腳蹬法復位是什么病情分析:肩關節脫位足蹬法復位指的是骨科醫生用自己同側的足跟頂住患者患側腋下突出的肱骨頭,然后先外展外旋患側肩關節,在持續牽引下逐步內收內旋突出的肱骨頭,使其可以回納回關節盂內完成肩關節的復位。意見建議:肩關節脫位在復位后建議應定期復診,觀察肩關節穩定性恢復情況。平時還應戒煙戒酒,同時也需加強營養,保證每日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膳食纖維。
-
肩關節脫位復位椅子法是什么椅子復位法是一種以牽引為基礎的對肩關節脫位的復位方法。復位的難易程度部分取決于脫位后的時間長短以及肩胛帶肌肉的張力。肩關節脫位的復位方法非常多。無論選擇哪種復位方法,有幾條原則必須遵守。急性肩關節脫位必須及時給與復位以減少肌肉痙攣和神經血管并發癥,同時復位的方法不僅要輕柔而且最好是閉合復位。
-
肩關節脫位的復位法發生肩關節脫位,也就是肱盂關節脫位,通常使用手法復位加外固定的治療方法。其中手法復位以足蹬法(Hippocrates法)最為常用。足蹬法復位肩關節脫位后可以用三角巾懸吊上肢;同時,肘關節屈曲九十度,腋窩處墊棉墊,維持三周左右。如果合并骨折則適當延長固定時間?;颊哧P節囊破損嚴重手術后仍然可有肩關節半脫
-
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是什么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主要是足蹬法,通常無其他手法復位。肩關節脫位可能是受到直接或者是間接暴力導致,會出現肩膀部位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并且在活動時會導致疼痛感更加嚴重,可以通過采取足蹬法的方式復位。足蹬法是一種常見的復位方法,主要是讓患者采取平臥,然后醫生站在患者的患側,用腳踩在患者的腋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