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降臨人世的那一刻,每一個家庭都充滿了喜悅和期待。然而,有時新生兒可能會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健康挑戰,其中之一就是新生兒溶血性貧血。前些日子,我遇到了一個剛出生的新生兒,但是我家長發現新生兒的皮膚出現了明顯的發黃、食欲減退、哭鬧不止的現象,所以火急火燎的來到了診室。
于是我對這位患者進行了體格檢查、血常規、血紅蛋白電泳等一系列檢查,最終確診為新生兒溶血性貧血。確診疾病后,家屬都十分慌張,并且迫切地向我詢問,這個病一般會發生在什么時候?那么,該病的高發期你了解嗎?什么時候又該特別小心呢?不妨一起來揭秘一下吧!
新生兒溶血性貧血通常在出生后24小時內發生,但也可能在出生后5天內逐漸顯現。這是因為母親體內產生的抗體,在胎兒娩出后,通過胎盤進入新生兒體內,與新生兒的紅細胞發生反應,導致紅細胞破壞。癥狀的輕重取決于抗體的數量、新生兒的紅細胞數量以及新生兒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
一旦確診,我們會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輕度溶血性貧血的患兒通常只需密切觀察,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即可;而重度患兒則需要輸血、換血等積極治療手段。同時,我們也會給予患兒足夠的營養支持,促進肝臟功能恢復。
這位患者病情比較嚴重,我為其定制了治療方案,目前不適癥狀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
一旦出現新生兒溶血性貧血,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1、改善居住環境:新生兒溶血性貧血的患兒免疫力較弱,容易感染。因此,父母應定期清潔新生兒的衣物、床單等生活用品,并保持室內通風干燥。每天至少清潔一次新生兒的衣物和床單,并根據需要隨時更換。室內通風可每天進行2-3次,每次15-30分鐘。
2、定期復查:一般需要1~2個星期去醫院復查一次血紅蛋白和膽紅素,這樣做能夠了解病情的變化以及治療效果,也有利于醫生對于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總之,新生兒溶血性貧血是一種可能發生在新生兒早期的嚴重疾病。作為家長和醫生,我們需要提高警惕,及時發現并治療。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個小生命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