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接診了一位患者,患者自述近期頻繁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并偶爾感到胸悶不適。在持續的不適感驅使下,來到醫院就診。經過詳細的問診和初步檢查后,考慮到患者可能存在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我建議患者進行了進一步的醫學檢查,包括血常規檢查、心電圖檢查、頭顱 CT檢查和血脂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較高,心電圖提示心肌供血不足,這與患者自述的癥狀相吻合,初步診斷為心腦供血不足。
心腦供血不足常常與血液高凝狀態有關,治療時除了改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外,藥物治療也是關鍵。蚓激酶和阿司匹林是兩種常用于治療此類病癥的藥物,但它們的作用機制和用藥指征有所不同。蚓激酶是一種溶栓藥,能夠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而阿司匹林則是一種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主要用于預防血栓形成。那么,患者可能會問,如果已經服用了蚓激酶,是否還需要吃阿司匹林呢?這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如果患者病情比較輕微,吃蚓激酶之后一般不需要吃阿司匹林,因為只服用一種藥物,即可達到治療效果。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嚴重,醫生通常會建議同時服用這兩種藥物,以增強抗凝、抗栓的效果。但具體的用藥方案和劑量需要根據患者的血液指標、肝腎功能以及個體反應來調整。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飲食調整:減少高脂、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以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建議患者每天攝入200克的水果,可以將水蜜桃、火龍果、獼猴桃等水果榨成果汁后飲用。
2、規律運動: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腦血管功能。建議患者每天運動時間保持在60分鐘以上,每周運動5次至7次。
綜上所述,針對心腦血管供血不足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并結合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