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我的門診中遇到了一位62歲的患者,患者突發左側肢體無力,口角歪斜,言語不清。這些癥狀的出現引起了患者家屬的注意,于是緊急送醫。
患者到達醫院后,我們立即進行了全面的神經系統檢查,并安排了頭顱CT掃描。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右側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存在低密度梗死灶,確診為腦梗死。
在得知診斷結果后,患者家屬非常擔憂,并詢問送來就醫的時間是否及時。大家是否也比較關心腦梗死的最佳治療時間呢?可以看一看我的分享。
腦梗死的治療時機非常關鍵,尤其是在發病后的3~4個小時內。不過,若是發生腦梗死的時間已經超過了24個小時才去治療,則有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后果。
由于腦細胞對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超過一定時間后,腦細胞將發生不可逆的壞死。因此,治療時間的延誤可能會導致梗死范圍擴大,增加神經功能缺損的后遺癥風險,如偏癱、失語等,甚至可能威脅生命。
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腦梗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定期檢查:建議患者每天定時測量血壓、血糖,并記錄數值。如發現異常波動,應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同時,每季度進行一次血脂檢查,以保持良好的血脂水平。
2、合理飲食:建議患者保持低鹽、低脂、低糖的飲食習慣,多攝入新鮮蔬果和全谷類食物,比如每天吃5種顏色的水果和蔬菜,包括但不限于蘋果、香蕉、菠菜等。
溫馨提示:腦梗死患者和家屬應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應立即就醫。同時,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做好日常護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