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應昌主任醫師
湖南省腦科醫院放射科
擅長領域:放射、CT診斷?
執業經歷: 溫應昌,男,漢族,中共黨員,湖南益陽人。1969年畢業于湖南醫科大學醫療系。1972年起從事放射診斷工作至今。1989年晉升為放射科主治醫師,1992年晉升為放射科副主任醫師,1997年晉升為放射科主任醫師。1988年他測量了正常尺、橈、腓骨標準正側位X線片各50例,認為如果上述三骨彎曲度數尺、腓骨達到10。,橈骨達到15。時,結合外傷史和鄰骨骨折,外傷性彎曲骨折就成立,不需要攝對片比較,這樣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又能及時作出診斷。他將此方法寫成《彎曲骨折的X線測量》一文,發表在《骨與關節損傷雜志》1989年第2期,1998年被收入《中華名醫專家創新大典》,并獲優秀論文壹等。1999.12,通過湖南省科技信息查新為國內首創。2000年該項目獲張家界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86年他在一次閱讀腹部平片(KUB)時,發現造影前KUB平片上沒有顯影的結石而在靜脈尿路造影(IVP)后顯影了。他經4年多的觀察,發現IVP檢查對結石有“染色”作用,造影劑可使陰性結石染色顯影,混合性結石染色后顯影密度增高,并總結出造影后3天復查KUB片結石染色顯影率最高。他將這一經驗寫成《靜脈尿路造影對結石染色的觀察》發表在《湖南醫學》1991年第2期。2001年文該項目獲張家界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他在診斷工作中還發現同一暴力特別強大時,如果作用于人體處在快速運動時,一側手掌著地,可發生同側肱骨髁上及尺橈骨下段骨折;如果暴力同時作用于人體雙側對稱部位時,可發生對稱性骨折(如雙橈骨下段、雙跟骨等)。他撰寫的:《同側肱骨髁上及尺橈骨下段骨折5例》報導,《湖南醫學》于1996年第1期在國內首次報導該類骨折;《對稱性骨折5例報告》報導,《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雜志》于1998年第4期在國內首先報導;《對稱性骨折的X線診斷》發表在《醫學影像學雜志》2001年第5期。他在《中國優生優育》、《中國罕少見疾病雜志》、《中外醫用放射技術雜志》、《骨與關節損傷雜志》、《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影像學雜志》、《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雜志》、《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湖南醫學》,《中國醫學影像技術雜志》,《臨床放射學雜志》,《實用放射學雜志》,《醫學影像學雜志》等國內雜志上發表論文22篇,在全國及省級醫學會上發表論文20多篇。他的個人介紹已收入《中國名醫列傳.當代卷》、《中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湖南醫學影像專家名錄》上。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