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軍主任醫師
齊齊哈爾中醫院普外三科
擅長領域:對小兒外科幽門前瓣膜、環形胰腺、腸旋轉不良、腸閉鎖、先天無肛、膽總管囊腫等手術更是頗有獨到之處?
執業經歷: 魁梧的身軀、憨厚的笑容、靈巧的雙手、高超的醫技,這就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自1987年從事外科工作以來,他用自己的雙手,救治了數不清的患者;特別是1994年,他到醫院工作后,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其業務和知識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對普外科的特殊疾病均能正確處理,并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成功完成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直腸癌及胃癌的擴大根治術、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并在腹腔鏡下行結腸癌根治術等難度較高的外科手術,對小兒外科幽門前瓣膜、環形胰腺、腸旋轉不良、腸閉鎖、先天無肛、膽總管囊腫等手術更是頗有獨到之處,深受患者信任;他的許多典型救治病例,深得專家們的首肯,被人們傳為佳話。他,就是我院主任醫師,普通外科、小兒外科專家,外三科主任王廣軍。 巧救“斷腸”娃 2010年11月6日,家住富裕縣的馮女士在當地醫院生下一女,可24小時后仍不見胎糞排出。經醫生檢查,未聞及腸鳴音。遂給女嬰進行了灌腸處置,排出的卻是白色腸液。故初步懷疑患兒消化道有梗阻,立即轉診到我院。晚六點,嘔吐綠色液體、一般反映差且腹部脹滿的女嬰被送到我院。經腹部立位平片確認,患兒為先天性結腸閉鎖。要想挽救女嬰生命,必須馬上進行手術。醫院小兒外科專家、普外三科主任王廣軍,麻醉科主任吳剛連夜趕到醫院。由于患兒出生僅兩天,實施手術及麻醉都存在巨大風險,在征得患兒家長的同意后,王主任會同吳主任等專家制訂了詳細的手術方案。晚八點,手術在吳剛主任親自麻醉和王廣軍主任的主刀下開始施行。剖腹探查中見患兒升結腸近端及闌尾處過度膨脹;令人意外的是:在升結腸的中段竟然無腸管遺跡,遠端結腸中段干癟細小,形如蚯蚓;孩子的升結腸是居然分為兩段各自分頭生長的。同時腔內有近100ml的炎性積液。王主任將結腸過度膨脹部分及闌尾切除,把斷端與干癟細小的結腸吻合在一起。手術在各科室的通力合作下歷時三個小時順利完成。經過半個月的精心治療護理,患兒切口愈合良好,進食正常,大便通暢,生命體征平穩,康復出院。 妙手除奇病 2009年,家住富裕縣、剛剛出生兩天的小濤,才1.8公斤重,十二指腸被環狀胰腺“勒”住,導致消化道梗阻,營養不能正常吸收,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小濤出生前,其母親做產前B超檢查時,醫生就已經發現,腹中的孩子十二指腸發育異常。小濤出生后,不住地啼哭,一吃奶就吐。小濤的母親想起了她做B超時醫生說的話,遂抱著出生才兩天孩子趕到了我院。王廣軍主任懷疑小濤是環形胰腺引發的十二指腸異常,必須馬上開腹手術探查。可小濤出生時間短,體重還不到兩公斤,體質又很弱,能否承受住手術帶來的創傷,手術風險極大。王主任征得小濤父母同意后,在麻醉科醫生和手術室護士的幫助下進行手術治療。一開腹,果然不出所料,小濤是環形胰腺。正常的胰腺像只辣椒,長在十二指腸的旁邊。小濤的胰腺呈環形,像個圍脖似的,把十二指腸緊緊纏住,導致胃內食物不能通過十二指腸到達小腸,其營養不會被吸收。才兩天時間,小濤的胃和十二指腸上部,就被“憋”粗了,十二指腸下部和小腸,被“餓”癟了,比蚯蚓還細。王廣軍對小濤實施了“十二指腸閉鎖處遠近端菱形吻合術”。40分鐘后,手術成功,小濤的命保住了。幾天后,小濤的刀口恢復很好,體重也超過了兩公斤,康復出院。 腔鏡治隱睪 家住外縣、8歲的小國強天真活潑、幸福快樂。但幾年前,家長就發現小國強與其它的孩子不一樣。經當地醫生檢查,結論為“疑似隱睪”,需要手術治療。因考慮到孩子太小,且當地只能施行開腹手術,家長怕孩子承受不住,故一直拖到現在。2010年4月15日,小國強的家長領著他來到我院普外三科。王主任為小國強進行了詳細檢查后發現,小國強的右側陰囊內沒有睪丸,左側腹股溝區有一無痛性鴿子蛋般大小的腫物。確診為:“右側隱睪、左側腹股溝斜疝(俗稱疝氣)”。若不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極有可能導致小國強終生不育,甚至產生惡性病變,進而危及生命。但這種手術的風險極大。就“隱睪”手術而言,精索血管和腹腔內輸精管的游離、建立睪丸遷往陰囊的隧道,以及在手術中對輸精管和重要血管的分離等均是有很大難度和風險的過程;而鞘狀突的高位結扎也需要避開輸精管和精索血管,同時還要完成鞘狀突腹膜外結扎,這也頗有難度。要在腹腔鏡下同時完成這兩個手術,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稍有偏差,不僅會損傷孩子的輸精管,影響孩子的生育能力,甚至可能會造成血管破裂,引發大出血,危及孩子的生命。在東三省,這種在腹腔鏡下同時完成兩個高難術式的手術,尚屬首例。考慮到孩子已經8歲了,需及時治療;且家里經濟條件有限,無力到北京、上海等地知名醫院求治;又由于王主任有過采用腹腔鏡成功治療“隱睪”的經驗,于是,王主任決定親自為孩子手術。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4月17日上午,王主任為小國強施行“腹腔鏡下右側隱睪固定、左側鞘狀突高位結扎術”。手術歷時一個多小時,成功完成。4月20日,小國強和父母一起帶著對未來的憧憬高高興興地痊愈出院了。 勇敢向未來 作為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小兒外科內鏡與微創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省小兒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省中西醫結合普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市普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市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市腹腔鏡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等職的王廣軍主任,并未把已取得的成績當成炫耀的資本,而是把目光放到了更遠的明天。剛從北京參加完全國腹腔鏡胃腸手術高級培訓班的他坦言,目前,全國在腹腔鏡應用領域發展得非常迅速,我市也有多家醫院正在迅速崛起。如果我們不能與時俱進,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那我們的領先地位就岌岌可危。因此,立足腹腔鏡技術前沿,積極引進新設備、開展新技術,開展腹腔鏡與其他微創設備的聯合應用,為患者提供既減少手術痛苦、又提高手術精準的新術式,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作為一名醫生,無論是在兒外科領域,還是在腹腔鏡應用上,王廣軍主任都是極為出色的專家,令人欽佩;但更令人敬重的是,他那對事業的無比認真與執著。正是這種精神,這些具有這種精神的員工們的忘我工作,推動了醫院不斷前進,并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