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主任醫師
北京市海淀醫院病理科
擅長領域:基礎病理:腫瘤分子生物學:細胞癌變機理,癌細胞生物學分子基礎; 臨床病理:各系統常規疾病以及腫瘤性疾病病理診斷:軟組織腫瘤、骨及關節疾病;分子病理診斷
執業經歷: 張波,男,主任醫師,知名專家,MD,PhD。 北京大學醫學部病理學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海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海淀院區)病理科特聘專家。1982年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醫療系,1991年獲日本岡山大學醫學院腫瘤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1997年8月-至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部病理系,教授。2004年10月-至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部病理系,主任醫師,系科研副主任;2008年10月-至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部病理系,系常務及科研副主任; 社會任職 中國醫師協會病理醫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病理學會-北京病理分會副主任委員衛計委病理質量控制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病理分會-分子病理委員會委員《診斷病理學雜志》編委《中國醫師雜志》編委《中華病理學雜志》、《AIMM》等雜志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博士后基金,福建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獲獎榮譽 2010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顧江、鄧宏魁、王月丹、 高子芬、宮恩聰、張波等):新發傳染病的分子病理學和免疫學發病機制研究2006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6完成人)2003年度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衛建平,張波等):端粒酶hTR基因在人腫瘤組織表達研究2003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3完成人)2001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張波,苑昕,應建明,衛建平,侯琳):端粒酶基因在人腫瘤組織表達研究1996年度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吳秉銓,鄭杰,方偉崗,張波等):癌侵襲、轉移機理及影響因素 科研成果 先后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衛生部、北京市科委重點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五攻關”子課題等多項基金。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面上項目),科技部重大儀器基金1項(子課題)。主要成果:1、細胞微管與腫瘤發生及與癌生物學的關系:1)中心體異常與腫瘤發生機制:證明人端粒酶轉錄活化因子TEIF(telomerase transcriptional elements-interacting factor, GenBank: Accession No.AF297709)調節中心體功能,與腫瘤發生過程中心體擴增關系密切,并與生長因子異常激活有關。部分結果已經發表于《Oncogene》、《BBA》雜志,并作為研究亮點為Nature-China所介紹。2)乙酰化酶NAT10(hALP,human N-acet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GenBank: Accession No.AF496535)通過乙酰化中間紡錘體微管蛋白體而調節細胞胞質分裂。尤其最近證明NAT10調節結腸癌細胞骨架而促進癌細胞轉移。部分結果已經發表于《Clin Cancer Res》、《Exp Cell Res》雜志。2、乳腺癌分子病理學研究:證明了AKT激活與HER2基因擴增有關聯; AKT可作用于細胞骨架調節因子Girdin而促進乳腺癌生長、自噬、及轉移。尤其最近證明Bmi1癌基因受ER轉錄調控,為其重要的靶基因,并且與p16活性相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為ER陽性乳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線索。3、端粒-端粒酶與腫瘤的研究:1)端粒短縮和端粒酶激活普遍存在于間葉肉瘤,端粒長度可能反映肉瘤的惡性度;短小端粒可能更易引起肉瘤細胞基因組的不穩定性。證明端粒酶的活化與細胞癌變和癌生物學行為密切相關,端粒酶的檢測可為腫瘤診斷的新指標。抑制端粒酶活性可顯著降低癌細胞的生長增殖能力、成瘤性及異型性。2)人端粒酶單克隆抗體及重組單域抗體研制;3)人端粒酶基因轉錄調控基因分離:COUP-TFII、未知功能的新基因NAT10及TEIF。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
沈勤主任醫師
南京市中醫院 · 病理科普通門診
擅長:基礎病理:腫瘤分子生物學:細胞癌變機理,癌細胞生物學分子基礎; 臨床病理:各系統常規疾病以及腫瘤性疾病病理診斷:軟組織腫瘤、骨及關節疾病;分子病理診斷
黃曉峰主任醫師
南京市口腔醫院 · 病理科
擅長:基礎病理:腫瘤分子生物學:細胞癌變機理,癌細胞生物學分子基礎; 臨床病理:各系統常規疾病以及腫瘤性疾病病理診斷:軟組織腫瘤、骨及關節疾病;分子病理診斷
陳駿主任醫師
南京鼓樓醫院 · 病理科
擅長:基礎病理:腫瘤分子生物學:細胞癌變機理,癌細胞生物學分子基礎; 臨床病理:各系統常規疾病以及腫瘤性疾病病理診斷:軟組織腫瘤、骨及關節疾病;分子病理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