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衍春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影像與微創介入中心
擅長領域:中樞神經系統及頭頸部腫瘤影像診斷?
執業經歷: 呂衍春,男,1968年12月出生。副主任醫師,臨床醫學博士。 1999年中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獲醫學影像與核醫學碩士學位。2006年起于中山大學攻讀腫瘤學博士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 1999年至今于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醫學影像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工作,主要從事腫瘤CT、MR診斷工作。對全身各系統腫瘤的影像診斷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及頭頸部腫瘤的影像診斷方面更為精通。 一、主攻方向:腫瘤影像診斷 二、特長:中樞神經系統及頭頸部腫瘤影像診斷 三、社會兼職 1. 廣東省放射學會神經專業學組委員 2. 廣州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3.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膠質瘤單病種專家組成員 四、承擔科研課題 (一)主持科研課題 1.磁共振波譜、灌注成像對探查鼻咽癌放療后殘留或復發的應用價值。批準單位:廣東省衛生廳,批準時間:2005年6月。項目編號:A2005244,研究起止年月:2005年7月~2007年7月 2.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能譜CT監測腦膠質瘤治療后殘留與復發價值的臨床與動物實驗研究。批準單位:廣東省科委。批準時間:2012年,項目編號:2012B031800102,研究起止年月:2013年1月~2015年12月。 3. “MR波譜及灌注成像對乳腺腫瘤良惡性鑒別診斷價值的探討”研究,批準單位,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批準時間,2003年12月,項目編號:0560569-060228,起止年月: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參與科研項目 1. 廣東省省科技計劃項目:腦惡性膠質瘤 NK 細胞免疫治療,第2申請人。批準單位:廣東省科委。 批準時間:2012年,研究起止年月:2013年1月~2015年12月。 2.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肝臟微波消融有效功率以及有效熱沉積劑量與消融范圍的關系的實驗及臨床研究,第3申請人, 批準時間:2011年,研究起止年月:2012年1月~2014年12月。 五、發表文章 (一)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文章 1. 25例胃淋巴瘤的CT征象分析[J].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8,29(1):103-107 2. MR波譜在鼻咽癌放療后顱底復發與放射性腦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08,42(7):714-719 3. 133例腮腺腫瘤的CT征象分析[J]. 癌癥,2007,26(11):1263-1267 4. 增強MR灌注成像在骨骼-軟組織腫瘤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1. 35(8): 578-583. 5. 頜骨造釉細胞瘤各種亞型的CT診斷[J]. 癌癥,2006,25(10):1266-1270 6. CT灌注成像在腮腺腫瘤鑒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41(9):921-925 (二)參與發表文章 1. 16排螺旋CT對肝動脈、門靜脈血管三維成像的應用研究[J].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6,15(4):178-181 2. 十二指腸壁囊性營養不良一例[J]. 中華醫學雜志,2010,90(17):1223-1224 3. 胃癌和胃淋巴瘤的CT表現對比分析[J]. 癌癥,2008,27(5):539-543 4. 上皮源性腮腺惡性腫瘤的CT征象與病理對照研究[J]. 癌癥,2007, 26(7):762-766. 5. 進展期胃癌與胃淋巴瘤CT灌注對比研究[J].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08,14(4):306-308. 6. 冠狀動脈形態與粥樣硬化病變關系的多層螺旋CT研究[J].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8,29(3):320-323, 346. 7. 磁共振彌散/灌注加權成像確認局灶腦缺血半暗帶的實驗研究.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00. 26(3): 第148-151 六、編寫專著: (一)主編:衛生部資助的全國統編教材CAI課件《鼻咽癌的影像學診斷》,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二)參與編寫: 1. 《MRI臨床醫師必讀》(科學出版社醫學出版分社,北京,2003年6月第一版) 2. 《肝癌微創治療與多學科綜合治療》(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北京,2003年10月第一版) 3. 《腫瘤介入診療學》(科學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4. 《臨床MRI診斷學》,廣東科技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