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朋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yī)院骨科
擅長領域:脊柱、關節(jié)、骨質疏松,尤其擅長特發(fā)性/先天性脊柱畸形,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等腰椎退變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執(zhí)業(yè)經歷: 經歷1982-1989 北京協和醫(yī)院外科、骨科 住院醫(yī)師 主治醫(yī)師1989-1991 美國肯塔基州立大學醫(yī)學院 shriner’s hospital 訪問學者1991-1995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yī)學院 骨科生物力學實驗室 博士后1995-至今 北京協和醫(yī)院骨科 副教授 教授醫(yī)、教、研工作技術專長:脊柱側彎,腰椎退變性疾病(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等),脊柱腫瘤,骨質疏松等各種脊柱疾病“脊柱側凸癥的研究”,衛(wèi)生部二等獎,(88)2-21“脊柱側凸癥的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年7月(醫(yī)-3-005-05)《髕骨軟化癥的綜合治療》獲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上優(yōu)秀論文獎,1996年12月18日“Steffee手術治療脊柱滑脫、椎管狹窄等脊柱疾病的治療應用研究”,國家教育委員會三等獎,1997年3月31日(第1完成人,證書號96-669)“髕股關節(jié)疾病的綜合研究”,北京市科學進步三等獎,1998年12月(97西-3-42-02)《前后路一期手術治療嚴重脊柱側凸》,北京協和醫(yī)院2000年度醫(yī)療成果一等獎,2001年2月《前后路一期手術治療嚴重脊柱側凸》,中國醫(y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度醫(yī)療成果二等獎,2001年6月《前后路一期手術和二期手術治療嚴重脊柱側凸臨床效果比較》,北京協和醫(yī)院2000年度科研成果二等獎,2001年2月《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PUMC(協和)分型及其臨床價值》獲北京協和醫(yī)院2002年度醫(yī)療成果一等獎,2003.1邱貴興、王以朋等“幼兒脊柱側凸治療的臨床研究”獲北京協和醫(yī)院2003年度醫(yī)療成果二等獎,2004.3《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系列研究及臨床應用》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05年2月)(2004醫(yī)-2-028-01)《中華通用脊柱內固定裝置的研制、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獲中華醫(yī)學科技二等獎,葉啟彬、王以朋、邱貴興、張嘉、吳志宏、林進、仉建國、田野、張保中,2005.1.13,(200402024p0903)《半椎體切除術治療先天性脊柱側凸》,仉建國、邱貴興、王以朋、劉勇、趙宇、于斌,獲2004年度北京協和醫(yī)院醫(yī)療成果二等獎,2005.11.20《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系列研究及臨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邱貴興、翁習生、仉建國、王以朋、沈建雄、葉啟彬、李書綱、吳志宏、林進、田野、金今、趙宏,2005年1月(2005-J-233-2-06-R01)《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上胸彎量化分析評分量表的設計》邱貴興、王以朋、仉建國、于斌、趙宇、余可誼、高增鑫、劉正、劉廣源、翁習生、沈建雄,獲2006年度北京協和醫(yī)院醫(yī)療成果二等獎行政與社會兼職北京協和醫(yī)院副院長 2007年至今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秘書,2004年7月中華醫(yī)學會骨與礦鹽分會委員,2005年中華醫(yī)學會北京分會骨質疏松分會副主任委員,2005年北京市醫(y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委員,2002年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質疏松學組副組長,2005年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脊柱外科學組委員,2005年華裔骨科學會脊柱外科學組理事,2006年國際脊柱畸形矯形研究組(SDSG)中國組委員,2007《臨床骨科雜志》第三屆編委會委員,2007.8.28《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常務編委,2007.11中華醫(yī)學會北京分會骨科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8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rafix instrumentation in correcting scoliosis. 王以朋等,Chin Med Sci J, 2002,17(1):52-56Corrective surgery of congenital scoliosis with type II split spinal cord malformation.王以朋等, Chin Med Sci J, 2006,21(1):48-52Outcome of posterolateral fusion versus circumferential fusion with cage for lumbar stenosis and low degre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王以朋等, Chin Med Sci J, 2002,21(1):41-47脊柱側凸前路矯形固定術后椎間角的變化及下融合椎后滑移。王以朋等,中華骨科雜志,2005, 25(6):353-358前路松解術在重度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治療中的價值。王以朋等,中華外科雜志,2004,42(2):77-80撐開復位固定系統(tǒng)的研制及其在治療腰椎滑脫中的臨床應用。王以朋等,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1,23(3):277-280TRAFIX 內固定系統(tǒng)在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矯正中的臨床應用。王以朋等,中華外科雜志,2001,39(11):866-868The 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pondylolisthesis。王以朋等,Chin Med Sci J, 2001,16(2):93-97Surgical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spinal tumor。徐宏光,王以朋等,Chin Med Sci J, 2002,17(3):183-188脊髓縱裂30 例診治分析。于斌,王以朋等,脊柱外科雜志,2004,2(5),263-266頸胸腰椎骨髓瘤的外科治療。徐宏光,王以朋等,中華醫(yī)學雜志,2002,82(16),1118-1120兩種脊柱融合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合并輕度腰椎滑脫的臨床療效比較。費琦,王以朋等,中華外科雜志,2005,43(8):486-490先天性脊柱側凸合并脊髓縱裂的手術治療。于斌,王以朋等,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4,14(10):594-597腰椎管狹窄癥伴不穩(wěn)定性腰椎退變性滑脫的手術治療。徐宏光,王以朋等,中華外科雜志,2002,40(10):723-726中華通用脊柱內固定裝置的研制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葉啟斌,王以朋等,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13(23):1787-1791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yī)生專業(yè)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