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峰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
擅長領域:疑難風濕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血管炎、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綜合征等的診斷與治療。?
執業經歷: 1962年生。1984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系基礎醫學專業。1995年獲Ivy Wu Fellowships赴香港大學進修免疫病理學,1998年獲衛生部戰略合作伙伴計劃赴加拿大Janssen-Ortho Inc.系統學習GCP。1984年始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99年被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現任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導師,風濕免疫科主任。同時擔任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會長、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與關節及風濕病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臨床免疫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風濕免疫病醫聯體聯盟理事長、北京醫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兼常委、世界疼痛醫師協會中國分會副會長兼中國軟組織疼痛學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醫師學會理事、北京免疫學會理事。為《中華臨床免疫與變態反應學雜志》副主編、《中華風濕病學雜志》副主編、《中華內科學雜志》副主編,《中國實用內科雜志》副主編,《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中國免疫學雜志》等10余份雜志的編委。為人衛第九版《內科學》教材副主編教育出版社及《內科學》教材副主編和《哈里森風濕病學》主譯,此外還擔任EUSTAR(歐洲抗風濕病聯盟硬皮病試驗研究組的簡稱)中國中心負責人,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CSTAR)和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Chinese Rheumatism Data Center,CRDC)負責人。同時在國際上擔任第18屆APLAR大會主席,第10屆歐洲狼瘡大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和第10屆國際自身免疫病大會顧問委員會委員。曾任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秘書長和副主任委員(2008-2014年),北京醫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第三、四屆主任委員(2004-2013)。目前已在國內外發表文章4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信作者發表SCI文章40余篇。完成多項國家級及部級以上科研課題并獲獎:“類風濕關節炎早期診斷的血清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獲200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機制及診斷方法學研究”獲200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及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提高肺動脈高壓診斷和治療水平的關鍵技術研究”獲2013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2014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及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發病機制及多器官損傷的臨床研究與應用”獲2015年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榮獲“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7年1月年榮獲“推動行業前行的力量—十大醫學貢獻專家” 稱號。2017年9月獲得人民網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獎。目前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課題“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診斷、綜合治療的研究(課題號2008BAI59B02)”負責人,“十二五”國家863計劃課題“系統性紅斑狼瘡分子分型和個體化診療技術(課題號2012AA02A513)”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白藜蘆醇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課題號81373189)”, “CD146在系統性硬化癥發展中的作用機制研究(課題號81571597)” 負責人,還負責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重點支撐項目“提高肺動脈高壓治療水平的研究”子項目“結締組織病相關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篩查和早期診斷”的研究。2017年獲“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常見風濕免疫性疾病隊列及預后研究”課題,為首席科學家。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