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晴副主任醫師
上海長海醫院血液內科
擅長領域: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血液病的診治;各類血細胞異常的診治?
執業經歷: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醫學博士。1995年7月以優異成績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軍醫系,同年留校在長海醫院血液內科工作至今,先后任住院醫師、助教, 主治醫師、講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上海市醫學會遺傳學分會委員,中國腫瘤臨床雜志英文版審稿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國外SCI期刊發表論著6篇(影響因子單篇最高4.3分,總分13.3分)、摘要3篇。碩士期間負責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裸鼠高致瘤性人白血病細胞系生物學特性研究,建立了裸鼠高致瘤性人白血病細胞系K562-n、HL60-n及其亞克隆,并進行了高致瘤機制研究。攻讀博士期間建立了耐硼替佐米的白血病/淋巴瘤細胞株,并深入研究了其耐藥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被鑒定為2008年上海市科技成果,獲2008年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另獲軍隊醫學成果三等獎一項(第五完成人)難治性白血病耐藥及其逆轉的實驗與臨床研究,上海市科技成果一項急性白血病p53、bcl-2基因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第四完成人),以第一發明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兩項,以第四發明人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一項。獲2008年第二軍醫大學優秀博士論文,2009年中華醫學會第一次全國血液學青年學術會議優秀論文二等獎,2004年中華腫瘤雜志優秀論文獎。研究結果在第11屆國際血液學大會亞太分會進行了口頭發言,在2007年美國血液學年會上進行了壁報交流,在全國及全軍血液學會議多次大會發言。以第一申請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未知基因在白血病耐藥中的作用研究)和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蛋白酶體抑制劑硼替佐米耐藥白血病細胞系的耐藥機制研究)各一項,以第三申請人參與國家、上海市等科研基金4項,曾參與上海市中美白血病協作組苯與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發病機制關系的研究。 擅長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血液病的診治。初發白血病治療的完全緩解率達70%以上,復發/難治白血病完全緩解率在50%以上,各種淋巴瘤的緩解率在80%以上,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的新方案(主要設計和實施者)完全緩解率達80%以上,對危重疑難病例診治經驗豐富,成功率高,研究及治療成果以第一作者在國外SCI期刊及國內權威期刊發表多篇論著。對各種原因的血細胞異常(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骨髓纖維化等骨髓增殖性疾病,各種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的診斷及治療也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具有扎實的普通各內科的基礎知識和臨床經驗,可診治各種疑難雜癥。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